摘要:43岁山东农民歌手李根于11月8日离世,家属与演出方10日证实,他曾凭2016年电视台《快乐老家》走红
43岁山东农民歌手李根于11月8日离世,家属与演出方10日证实,他曾凭2016年电视台《快乐老家》走红
消息传开后,很多人在他社交账号下留下同一句话:“根哥走了”
评论区像被点亮的烛台,头像一排排闪着微光
有人说,第一次看到他是一个晚上刷到的短视频,笑得前仰后合;
也有人说,后来反复看,反而有点心酸
说白了,他带来的情绪不止欢乐,还有一股笨拙却真诚的劲儿
他带来的欢乐,成了很多人记忆里的一束光
信息这两天被反复核实
家属在10日确认李根已于11月8日离世,并表示丧事已办完
当地演出圈的人也出来佐证
姚冬青大舞台导演冯雪原称,消息是李根姐姐与粉丝告知,李根2024年11月在该舞台的那场演出,是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换句话说,他与外面的舞台,已经提前作了告别
悼念在继续
山东籍歌手姚冬青写下了简短而直白的怀念:“听到你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没有相信,很震惊……我知道你是那么热爱唱歌,热爱舞台!”
她还写道:“愿来生你能活出自我,幸福地歌唱下去”
真诚的话,不需要太多修饰
回到他的账号,那是另一种静默
这个账号一共只有18条自拍唱歌视频,最后一次更新停在2021年6月13日
点开随机一条,评论里写着“根式唱法yyds”的人不多了,更多的是“愿你一路走好”
更扎心的是,熟悉的头像不断冒出来,却再也等不到新视频的通知
把时间往回拨到九年前
2016年,他站上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唱《快乐老家》
第一句刚出来,评委笑得趴在桌上,观众席跟着起哄
那嗓音有点“魔性”,飘在台上却又咋一听就记住了
有业内说法显示,那段视频两天内播放量突破2400万次,“根式唱法”的称呼从那时建起来,甚至被网友拿来模仿
“灵魂歌手”“麻园诗人”,各种称呼都贴在他身上,像贴纸一样密密麻麻
但火与活是两回事
火可以是一夜之间,活下去需要漫长的日常
我们总以为被看见就够了,可被看见之后呢?
爆火是一阵风,落地生根才是难题
有业内人士提到,草根歌手走红后,有人像“大衣哥”接到不断的舞台和商业活动,也有人像李根这样,在光亮里站了一会儿,随后回到更小的舞台继续唱,热度散去,生活还得自己扛
换句话说,命运给的掌声来得很响,但并不总带着后续的安排
这两天也有人在网上议论他的具体离世原因,版本不少
对于这些猜测,多位知情者提醒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尊重逝者与家属,让事实自己浮出水面
我更赞同这种克制
信息时代,克制反而珍贵
说回到他唱歌这件事
很多人笑,是因为那种“出其不意”的声线,像街角忽然响起的喇叭,怪又好玩;
也有人后来二刷三刷,察觉到他其实是“很想唱好”的
取笑容易,理解很难
草根艺人的“喜感”,很多时候是一种“勉力够到舞台边缘”的努力
理解这一点,才会对他那枚不太标准的高音,生出一点敬意
我一直记得一个细节:导演冯雪原回忆,2024年11月那次演出,是他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那一年,他43岁
想象他在后台清清嗓子,攥着话筒,灯一亮还是那种熟悉的开嗓法,一下子把人拽回2016年
那一次亮相,成了他与舞台的最后握手
舞台很亮,台下很暗,他站在边界上,像很多人一样——亮处和暗处都要顾着
我们也该问问自己: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这类“被笑着看见”的人?
是继续做“段子”的搬运工,还是承认每一种表达的权利?
说白了,给出更温柔的目光,比给出更响的笑声更重要
平台也有责任,审核爆料时更谨慎些,别让未证实的信息滚成雪球;
演出方能否在签约与安排上,多给草根艺人一道“缓冲带”;
社区里的人,能否在听他唱完之后,给他机会去下一场,不用次次都靠“魔性”打头阵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未来几天,可能会有更系统的回忆与采访出来,也可能会有家属就网络传闻给出更权威的回应,我们不妨静待
与此同时,他那支老视频大概率还会被翻出来刷屏,短时间形成二次传播
舆论又会热一阵,但我更希望热过之后,能留下点“做事的方法”,不是只剩一片叹息
我也想起那些在县城广场、商超促销台、乡镇晚会上唱歌的人,话筒往嘴边一凑,伴奏一响,就有种认真
他们未必完美,但认真是真的
如果我们能在笑声之外,给他们一点台下的掌声,或许会改变一些人的命运轨迹
这不是抬举,是善意的成本很低
最后,再说回李根
有人称他“灵魂歌手”,是因为他唱的时候像把自己交了出去;
也有人说他“魔性”,因为他不按套路来
两种评价并不冲突,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普通人登上舞台的样子
他没有把生活唱对,但也确实把自己唱出来了
至于我们,愿意记住他的哪一面,选择权在每个人手里
愿路上有风,也有歌
愿你在另一个舞台,不再被取笑,只被聆听
来源:直爽书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