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调”两个字刚蹦出屏幕,我耳机里正好放到汪峰三年前那首《存在》,高音劈叉那一瞬我差点以为设备坏了,结果弹幕齐刷刷刷:真人现场原声。
“跑调”两个字刚蹦出屏幕,我耳机里正好放到汪峰三年前那首《存在》,高音劈叉那一瞬我差点以为设备坏了,结果弹幕齐刷刷刷:真人现场原声。
那一刻我比葛荟婕还尴尬,毕竟我当年在KTV吼这歌也破过音,谁料顶级大佬五十岁还得在万人面前复习“社死”现场。
葛荟婕直播我没蹲全程,切片就够辣。
她一句“他嗓子早让烟酒和熬夜兑成沙锤”把我笑清醒,转头又补刀“二女儿随爹,小圆脸加单眼皮,长大得靠气质翻盘”,我下意识摸摸自己内双,瞬间共情那孩子:亲妈当众给颜值打不及格,换我连夜把户口本撕了改名。
可转念一想,她嘴毒归嘴毒,直播间五十万人愣是边骂边下单,女装链接秒空,GMV比她当年走秀一年都高。
原来“毒舌”才是流量春药,我们骂得越大声,她钱包越鼓,平台算法在旁边偷笑:情绪等于停留时长,黑红也是红。
汪峰那边没闲着,团队把成都站延期到十月,对外说是“打磨”,业内朋友甩我一张排练表:每天四点起床练哼鸣,啤酒换胖大海,连麻辣火锅都戒了。
我盯着“50岁老炮重新练声”八个字,忽然觉得他也没那么油腻——谁愿意在万人面前露短?
可现实残酷,耳机里那首《北京北京》弹幕仍在刷“刀郎plus”,观众要的是记忆里的撕裂感,不是真撕裂。
五十岁的嗓子就像用了十年的皮筋,绷得住是情怀,绷断就是车祸,他赌的是最后一点弹性。
更魔幻的是小苹果,亲妈前脚吐槽妹妹长相,她后脚在微博取关葛荟婕,顺手发首原创《鲸》,编曲栏明晃晃挂着“汪峰工作室”。
我把歌点开,前奏八秒我就明白:父女俩在用作品打前妻的脸,旋律比声明硬多了。
听说录歌那周她吃住都在棚里,混音师爆料她一句副歌录了二百遍,录到哭也不准亲爹降Key。
那一刻我信了:星二代要摆脱“靠脸靠爹”的标签,得先把自己逼成卷王。
森林北最聪明,一句感情不提,只晒民宿落地窗雪景,评论区从“小三”吵到“独立女性”,她默默把房价涨三百,订房排到了霜降。
我刷到她家抖音,镜头扫过床头那本《民宿运营三十六计》,书页折痕比我的房贷计划书还厚,忽然懂了:情场翻车算啥,现金流才是过冬棉被。
前任前妻前前任撕得再响,她只要保证锅炉不炸,游客照样打卡,钱和风景都不辜负。
我把直播切片、排练表、民宿链接一股脑甩进闺蜜群,有人骂葛荟婕消费孩子,有人心疼汪峰嗓子,还有人已经订好去禾木的火车票。
我盯着屏幕笑:一地鸡毛里,有人捞金,有人翻身,有人练声到破晓。
娱乐圈最不缺狗血,缺的是把狗血酿成葡萄酒的本事。
至于我们,屏幕滑到这儿,别忘了明天早八,KPI不会因为你吃瓜就减半。
来源:繆繆只會喵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