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亿弹药订单曝光,中国两个“好兄弟”援助乌军,中国需警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8:45 1

摘要:2023财年那笔3.64亿美元的弹药出口收入,对伊斯兰堡来说,就是实打实的救命钱。不光有乌克兰的订单,巴方还跟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这些美国军工巨头签了合作协议,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能有稳定现金流进账。

巴基斯坦军工厂跟乌军签了155毫米炮弹合同,货物绕着欧洲港口送到了前线;几乎同一时间,柬埔寨在本土开起训练营,专门给乌军专家教排雷。

这两个常年跟中国走得近的国家,为啥突然掺和进俄乌战场的供应链?它们心里到底打着什么小算盘?

先从巴基斯坦的困境说起,经济状况已经差到没法看了,外债堆到上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快见底,通胀高到普通人连面粉都快买不起。

2023财年那笔3.64亿美元的弹药出口收入,对伊斯兰堡来说,就是实打实的救命钱。不光有乌克兰的订单,巴方还跟雷神、洛克希德・马丁这些美国军工巨头签了合作协议,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能有稳定现金流进账。

但操作方式藏着猫腻,官方说自己保持中立,没直接给乌克兰供货,都是私营企业的商业行为。可印度媒体2025年5月爆了料:巴基斯坦自己的弹药库存已经紧张到只够打四天仗,122毫米火箭弹、155毫米炮弹的清单列得明明白白。工厂三班倒加班生产,外销量大到把自家军备都掏空了,这还能算“私营渠道”?

矛盾点就在这儿,俄罗斯驻巴大使2024年2月、2025年3月都表态说没证据显示巴方供货,乌克兰外长2023年也否认过从巴基斯坦买武器。

但战场上捡到的炮弹壳、物流记录里的欧洲中转港口,这些实打实的证据,总不能假装看不见吧?巴基斯坦想两头都不得罪,既想要俄罗斯的能源和军事技术合作,又舍不得美国和西方的经济援助,结果把自己架在钢丝上走。

我们再看柬埔寨的路子,跟巴基斯坦完全不一样。柬埔寨跟地雷斗了几十年,曾经境内埋着差不多1000万颗地雷,北方靠近泰国边境的都巴萨村,整片土地都成了雷区。

从1988年开始清雷,这么多年下来,柬埔寨摸出了一套成熟技术,探测器怎么用、可疑点怎么标、挖掘角度怎么控制、人员安全怎么保障,每一步都有详细规程。

2023年1月起,这些经验开始往乌克兰输出。柬埔寨在本土开训练营,手把手教乌克兰专家排雷实操。同年6月日本加了进来,带来排雷机械设备,形成了“柬埔寨教技术+日本供装备”的配合模式。

到2024年7月,日本宣布排雷技术向其他国家共享,设备在柬埔寨组装好再运到乌克兰。2025年3月,日本的排雷机器人还在金边做了测试,用压缩空气清理泥土来减少爆炸风险,目标是让设备能扛住10000小时的高强度运转。

整个合作过程透明得很,培训对象是谁、合作单位有哪些、设备在哪测试、运输路线怎么走,全都有时间表和记录。10月东京开了乌克兰排雷大会,柬埔寨当场承诺继续提供技术支持;同月乌方代表团去了金边,双方把知识共享和常态化培训的细节都谈妥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掺了一脚,给这事儿加了层国际认证。

排雷这活儿妙就妙在道德制高点站得稳。它不增加杀伤力,不改变战场攻防平衡,就是单纯减少伤亡、改善安全环境,属于人道主义范畴。俄罗斯看在眼里,也没公开说啥,毕竟确实挑不出毛病。柬埔寨靠这个项目,既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长,又跟日本建立了深度合作,还在国际上刷了存在感,一下子赚了三笔好处。

跟巴基斯坦比,柬埔寨玩的是明牌。不口是心非,不藏着掖着,所有动作都摆在台面上,外界自然没多少质疑。虽然也是帮乌克兰,但争议小、压力轻,不容易把麻烦引到自己身上。

对乌克兰来说,这些援助来得正是时候。155毫米炮弹补上了前线的火力缺口,排雷技术减少了推进时的伤亡,实实在在延长了抗俄的能力。对俄罗斯来说,战线被拉长、消耗在增加,虽说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确实添了不少麻烦。

这里要注意,巴基斯坦和柬埔寨跟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涉及能源、交通、产业园区好多个领域,投资规模特别大。

柬埔寨这些年修路、修桥、修机场,中国给了不少资金和技术支持,七星海国际机场就是个例子。现在这两个国家在俄乌问题上的动作,容易让人觉得“朋友不靠谱”。

但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巴基斯坦的外债压力是真的大,不解决经济问题,政府随时可能垮台。柬埔寨想提升国际地位也说得通,小国本来就需要在国际事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它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并没中断跟中国的合作。

这种“议题分账”的策略,在小国外交里很常见,资源有限、实力不够,只能靠灵活变通求生存。巴基斯坦需要美国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援助,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还得维持跟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多线周旋也是没办法的事。柬埔寨夹在中日之间,既要中国的投资,也想要日本的技术,排雷合作刚好给了它一个切入点。

总结下来就是,也不用过度解读。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行为,没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没改变双边合作的基本面。它们在特定领域的选择,更多是应对自身困境的权宜之计,不是战略转向的信号。俄乌冲突拉长了战线,却没重新划分阵营,小国在夹缝里找空间,这本身就是国际政治的常态。#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信息来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Japan, UNDP provide supplies of parts to repair SESU's demining machines》

环球网-《巴基斯坦军援乌克兰以换取美国在 IMF 救助上支持?巴外交部驳斥:不实》

腾讯新闻-《印媒:巴基斯坦当前面临严重的弹药短缺,若全面开战只能坚持 4 天》

环球时报-《柬埔寨承诺派遣排雷专家赴乌克兰培训乌方人员,泽连斯基表示欢迎》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