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下半年,“十五五”助残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国务院办公厅的就业方案到人社部的异地结算通知,再到中国残联明确的民生保障重点,没有华丽的口号,全是实打实的福利。这些政策围绕残疾人最关心的就业增收、康复医疗、无障碍出行、生活保障等问题,把“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一、新政落地不玩虚的,每个福利都戳中残友急难愁盼
2025年下半年,“十五五”助残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国务院办公厅的就业方案到人社部的异地结算通知,再到中国残联明确的民生保障重点,没有华丽的口号,全是实打实的福利。这些政策围绕残疾人最关心的就业增收、康复医疗、无障碍出行、生活保障等问题,把“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落到了具体行动上。
可能有人觉得,助残政策就是给点补贴、送点慰问品,但这次“十五五”新政完全不一样——它不是简单的“输血式”帮扶,而是搭建起“造血+兜底”的完整体系: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稳定就业赚钱,让需要康复的能便捷就医,让行动不便的能顺畅出行,让生活困难的能有坚实保障。
我身边有不少残友,以前总面临“想上班没门路”“异地康复要垫钱”“出门怕不方便”的难题。而这次新政出台后,这些困扰正在一个个被解决。从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招人,到工伤康复跨省直接结算,再到社区嵌入式服务全覆盖,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需求,让残友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让“残疾人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不再是一句空话。
二、就业不再“求门路”,机关企业带头给岗位、铺路子
对很多残疾人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能赚钱补贴家用,更能找到生活的价值和尊严。“十五五”新政把促进残疾人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推出了一系列硬措施,从机关事业单位到民营企业,从自主创业到农村帮扶,全方位拓宽就业渠道。
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带头——省级、地市级编制50人及以上的机关,还有编制67人及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如果没达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必须制定计划,设置专门岗位面向残疾人招录,还能适当放宽开考比例、年龄、户籍这些条件,确保2027年底前至少招1名残疾人。这意味着,残疾人考公、进事业单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有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国有企业也主动发力,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国企,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残疾人专场招聘,还得派人参办残联组织的雇主培训。更贴心的是,铁路客运站招商、政府兴办的贸易市场和夜市设摊位,甚至新设的自动售卖机、早餐点、快递驿站,都要预留一定比例给残疾人,还能适当减免摊位费、租赁费。我家附近的菜市场,最近就新增了两个残疾人摊位,卖蔬菜水果和手工制品,摊主是位肢体残疾的大哥,他说:“以前想做点小生意,租摊位贵还不好找位置,现在政府给预留了摊位,还免了半年租金,终于能自己赚钱了。”
针对自主创业的残友,新政也给足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会设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互联网平台要给残疾创业者减免加盟费、提供引流推广,甚至派单倾斜。像残疾妇女“美丽工坊”、残疾人文创基地、“励志主播”这些就业品牌,都会得到重点扶持。我关注的一位视障博主,以前直播带货没流量、没资源,新政出台后,平台给了他流量扶持,还减免了技术服务费,现在他的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了其他几位视障朋友一起做有声书录制、手工制品销售。
农村残疾人就业也没被落下。新政明确要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扶持他们做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乡村旅游这些新产业,还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带动残疾人就业。老家村里的王大叔,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以前只能在家靠家人照顾,去年参加了村里组织的电商培训,现在通过手机直播卖自家种的核桃、花椒,一年能赚两三万,彻底摆脱了贫困。
更让人暖心的是,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有了“一对一”精准帮扶。相关部门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给每个残疾人大学生建就业服务台账,开展专属就业指导,还会把他们纳入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企业专场招聘的重点对象。今年刚毕业的听障大学生小李,通过残联组织的专场招聘会,成功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公司还为他配备了手语翻译设备,让他能顺利开展工作。
三、康复就医不折腾,跨省结算、服务上门解难题
康复是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但以前很多残友都面临“康复难、看病贵、异地就医折腾”的问题。“十五五”新政在康复医疗方面下了大功夫,从跨省结算到服务供给,全方位提升保障水平。
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推开。从2025年4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级市都能办理这项业务,工伤职工只要完成工伤认定、康复确认,不管是在参保省外长期居住,还是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需要转诊,都能申请直接结算。以前工伤残疾的残友去外地康复,得自己先垫钱,再拿着一堆票据回参保地报销,来回跑不说,还得等好几个月才能拿到钱。现在好了,只要持社保卡(或电子社保卡)在异地协议机构就医,出院时就能直接结算,自己只需要支付个人负担的部分。
新政还明确,到2026年底,各省50%以上的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要支持跨省直接结算,到“十五五”末要实现全部覆盖。我认识的一位工伤截瘫的大哥,以前每年都要去外地做康复,光垫付款项就好几万,报销流程要跑三四趟,现在他在异地康复机构治疗,出院当天就完成了结算,不用再垫钱、不用再跑腿,他说:“这个政策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异地康复的大难题,让我们能安心做治疗。”
在康复服务供给上,新政重点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这些紧缺服务的供给,还推动助残服务和养老、托育服务统筹发展。现在很多社区都设立了嵌入式康复服务点,配备了专业的康复设备和工作人员,残友们不用跑远路,在社区就能做康复训练。家有孤独症儿童的张女士说:“以前带孩子做康复,得开车一个多小时去市区的康复中心,排队还得等半天,现在社区就有康复点,每周能省不少时间和路费,孩子的康复也没落下。”
辅助器具配置也更方便了。新政不仅将辅助器具配置费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还会持续完善辅助器具配置目录,让更多实用的辅助器具能享受医保政策。以前很多残友觉得辅助器具贵,舍不得换,现在有了政策支持,像轮椅、假肢、助听设备这些常用器具,不仅能跨省配置直接结算,部分费用还能报销,大大减轻了负担。
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残友,新政还鼓励开展上门康复服务。组织康复师、志愿者定期进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训练和护理服务。老家村里的李奶奶,因中风导致偏瘫,出门不方便,社区康复师每周都会上门给她做肢体训练、按摩,还教给家人护理技巧,现在李奶奶已经能自己拄着拐杖走路了。
四、生活保障有力度,兜底+提升让残友无后顾之忧
“十五五”新政把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在生活救助、社保参保、无障碍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残友们生活更有底气。
在生活救助方面,残疾人纳入低保的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期间就有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超过200万残疾人受益于低保边缘户和支出型困难人员认定政策。“十五五”时期,这项政策会继续优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保障标准,对农村残疾人的常态化帮扶也会加强。我老家的邻居赵大爷,视力一级残疾,无儿无女,以前靠低保维持生活,现在不仅低保金标准提高了,逢年过节还有临时救助,社区还会定期送米送油,帮他打扫卫生,让他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社保参保方面,新政继续加大对残疾人的参保资助力度,“十四五”期间已有2748万以上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81万残疾人获得参保资助。“十五五”时期,会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确保困难残疾人应保尽保,让他们年老后能领到养老金,生活更安心。
无障碍环境建设也迎来新突破。新政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深入实施,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到社区设施、家庭改造,全方位提升无障碍水平。现在出门能明显感觉到变化:小区里的坡道修得更平缓了,公交车都配备了轮椅升降装置,商场、医院的无障碍卫生间更完善了,甚至很多手机APP都推出了无障碍模式,方便视障、听障朋友使用。
更贴心的是,社区嵌入式服务越来越完善。很多社区都设立了残疾人服务站,提供生活照料、代购代办、心理疏导等服务。对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社区工作人员会上门帮办社保认证、补贴申请等手续;对有心理困扰的残友,会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独居的肢体残疾阿姨说:“现在生活太方便了,买东西可以让社区帮忙代购,有困难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感觉身边有人关心、有人帮。”
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新政也有不少举措。支持残疾人参与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让残友们不仅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也能更丰富。社区里的残疾人活动室经常组织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很多残友积极参与,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变得更充实。
五、科技+法治护航,让助残服务更精准、权益更有保障
“十五五”新政还有两个亮点,就是科技助残和法治保障,让助残服务更精准高效,让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科技助残正在改变残友们的生活。新政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残疾人领域,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发展助残新技术、新业态。现在已经有不少科技成果走进残友生活:智能轮椅能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方向,避开障碍物;助听设备能自动降噪,让听障朋友更清晰地听到声音;视障导航APP能精准引导盲人出行,还能识别红绿灯、障碍物。我认识的一位高位截瘫的残友,通过智能护理床和家居控制系统,自己就能控制翻身、喝水、开关灯,大大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在法治保障方面,新政明确要推动修订残疾人保障法,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加强司法保护,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务。以前有些残疾人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不知道怎么维权,现在各地都设立了残疾人法律服务热线和援助站点,为残友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有位残友在工作中被企业无故辞退,还拖欠工资,通过残疾人法律援助站的帮助,成功维权,不仅拿到了拖欠的工资,还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政策的落实也有了更明确的保障。各项助残举措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在2027年底前完成阶段性目标,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要在“十五五”末实现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全覆盖。这些明确的要求,能确保政策不打折扣、不走过场,真正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六、助残不是独角戏,需要全社会一起搭把手
“十五五”助残新政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也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但助残扶残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作为企业,除了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还可以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在工作环境、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便利。像有些企业为听障员工配备手语翻译,为肢体残疾员工改造办公设施,这些小小的举动,就能让残友们更好地融入工作。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多给残疾人一些理解和包容。在生活中遇到残友,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在公交车上、地铁里,主动给需要的残友让座;看到残友有困难,力所能及地搭把手。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能让残友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
作为残疾人的家人和朋友,要多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和享受各项助残政策。很多残友因为身体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家人和朋友可以多帮他们关注政策动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让他们不错过本该享受的福利。
“十五五”助残新政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从就业增收到康复医疗,从生活保障到权益维护,每一项举措都充满了温度和力量。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能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掉队、不缺位,共享发展成果。
当然,助残事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残友享受到了“十五五”助残新政的福利吗?你觉得残疾人在就业、康复、出行等方面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为助残事业出谋划策!
来源:小苹果一点号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