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相继披露,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亚太财险”)持续拉响风险警示警报。
2025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相继披露,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亚太财险”)持续拉响风险警示警报。
数据表明,这家注册资本高达40亿元的全国性财险公司,已连续三个季度在风险综合评级中维持C级,这一情况引发了行业的高度瞩目。
尽管在三季度,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提升了4.58个百分点,达到115.39%,但这仍难以掩饰其经营层面潜藏的深层挑战。
偿付能力改善背后的“加减法”
亚太财险三季度偿付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开源节流”的双向调控。
实际资本因净资产增加2163.53万元,带来了2.04个百分点的正向效应;同时,通过压缩非车险业务规模、优化车险成本率,使得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减少了728.3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其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成效显著,再保应收款的减少以及债权计划资金的回流,促使信用风险最低资本下降了2798.55万元。然而,市场风险敞口却在持续扩大。受资管产品增配的影响,市场风险最低资本逆势上扬485.28万元,暴露出投资策略的激进态势。
在现金流方面,虽整体呈现7747.51万元的净流入,但筹资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这显示出其外部融资能力正在逐步减弱。
监管处罚频发暴露内控漏洞
2025年堪称亚太财险的“监管处罚大年”:
5月,鄂尔多斯中支因高管资格造假和虚假报表被处以18万元罚款;
6月,云南分公司因财务造假领到24万元罚单;
7月,徐州中支因违规返利被罚款6万元;
9月,许昌中支又因虚列费用遭受27万元的重罚。
这些跨区域的系列违规事件,反映出公司在分支机构管控、财务合规以及业务品质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的缺陷。
行业分化下的生存困境
横向对比行业整体表现,财险市场正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
主流险企通过“报行合一”实现了费用的精细化管控,2025年上半年,人保、平安、太保的综合成本率均实现了同比改善。
而亚太财险却陷入了业务收缩与风险累积的恶性循环。其车险过去6个月成本率波动特征因子下降,非车险业务规模持续压缩,这反映出承保端盈利能力在持续弱化。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三季度货币资金储备仅为6.96亿元,相较于4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流动性管理压力不言而喻。在行业整体投资端改善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头部险企投资收益普遍回升),亚太财险却因投资结构问题加剧了市场风险,战略转型显得尤为紧迫。
面对持续低迷的评级表现,亚太财险表示正通过回溯分析、完善风控体系等举措,力争改善相关指标。但要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仍需在业务品质提升、投资能力建设、合规经营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在严监管常态化的市场环境下,这家拥有全国性牌照的险企能否实现突围呢?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