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日、15日,一场承载秦腔艺术底蕴与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盛宴,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重磅启幕——由西安三意社创排的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即将登陆沪上舞台,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角逐第三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该剧
全文2750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11月14日、15日,一场承载秦腔艺术底蕴与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盛宴,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重磅启幕——由西安三意社创排的大型 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即将登陆沪上舞台,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角逐第三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该剧是陕西秦腔艺术走向全国戏剧舞台的重要展现,是传播和弘扬陕西历史文化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将以铿锵秦音、细腻演绎,重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解读巍巍耸立在乾陵的“无字碑”背后的复杂人性。
“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始终与角色“同频共振”,纷纷将对人物的深度理解、对剧情的独特感悟诉诸笔端。为了让广大观众在走进剧场前,能更深入地读懂《无字碑》的剧情脉络,更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悲欢,这里特别整理了主创团队的创作心得,与君共飨。透过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您将看到主创们如何与历史对话,与角色共情,也将提前触摸到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与艺术魅力。
罗周/编剧
《无字碑》之题旨,若解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我总觉得失之“宽泛”。她太复杂、太多元,推动她行为的,不是外在压力,而是内心诉求。善邪恶邪,则像无字碑一样,叫人难以评判。《无字碑》的价值与独特性,正在于它呼应、尊重了武则天不肯被“盖棺定论”的选择,以相对冷峻、客观、白描般的手法来呈现主人公在登临帝位前最重要的那一年的所作所为。
武则天登上帝位的过程中,拦在她面前的,除了早夭的长子外,最主要有四个人:李治、李贤、李显、李旦,正是她最亲近的家人。于是便有了这部戏的结构,四场主戏分别对应武则天与李治(“钩心”)、与李贤(“进饼”)、与李显(“入戏”)、与李旦(“面碑”)的“交锋”,讲述了一代女皇如何跨越理法、伦常、血脉,登临帝位的波澜壮阔的故事。
张曼君/导演
武则天是女皇、妻子和母亲,处在万人之上、放眼一马平川盛世之时,而她寻求的恰恰是要越过礼法、伦理和血脉,要登上的是越过这一切关联的所在,一览天下无双,用远非常人的高远志向,去实现具有某种宿命意义的使命!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提供给全剧的一个主题,一个至高无上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主题!勃勃野心,旺旺生机,就是为了实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身价值,是武曌自我的理想规定,亦是她人生设立的“不顾一切,一意孤行”的人生“励志篇”。
侯红琴/饰武则天
饰演武则天,对我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自我超越。武则天既是一位铁腕统治者,也是一位孤独与脆弱的女性。我在台词的抑扬顿挫、身段的流转之间,力求传达出她内心的波澜壮阔与微妙变化。通过眼神的锐利与柔和交织,让观众看到武则天冷酷决策背后的温情与无奈,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每一次谢幕,观众的掌声与反响都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与激励。我深知,是秦腔这一古老艺术形式赋予了我演绎武则天的独特魅力,也是观众的理解与共鸣,让这段历史重现于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无字碑》的演出,我不仅是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无论性别、身份,只要有梦想与勇气,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李小雄/饰李治
在李治即将驾崩之时,他看见自己的妻子穿着锦衣华服来到病榻之前,他看见自己的三个儿子羸弱得不堪一击,“钩心”不只是他对妻子政治野心和能力的忌惮,更是一场夫妻情、父子情、家国情的较量,对至高无上皇权的一种寄托。在戏中,我时而爆,时而衰,时而爱,时而恨,在爱恨交织中诠释着这一人物。
张涛/饰李贤
这个身遭猜忌、被贬的太子李贤,既有皇家子弟的隐忍克制,又有文人墨客的孤高气节,秦腔的慷慨激越恰是他心声的最佳宣泄。排练时,我着力捕捉他眼底的挣扎、歇斯底式的呐喊和“撒泼打滚”,在舞台上要给这个角色注入灵魂,让李贤这个人物活起来——同时还要对母后孺慕与敬畏,对命运感到不甘与无奈。唱段中每一个拖腔都藏着隐忍,每句劝谏的恳切不是一味悲情,而是藏着骨血里的刚正。用绵长拖腔诉尽委屈与不甘,每一次转身甩袖皆饱含愤懑和克制,哪怕被冤也不失太子气度,李贤对母亲的“吼”不是张扬,而是压抑后的真情迸发。
每当唱腔与锣鼓点相融,我仿佛穿越千年,读懂了李贤的悲怆。这个角色让我明白,秦腔的魅力不仅在唱腔韵律,更在以戏为镜,照见人性的复杂与坚守。每一次演绎,都是对这个悲情太子最深的共情与致敬。
李康定/饰李显
在秦腔《无字碑》中,我倾尽全力饰演唐中宗李显一角,力求在历史与艺术的交织中,赋予这一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与深刻的情感内涵。我深入研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力求精准把握李显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及其在唐朝政治漩涡中的挣扎与抉择。
舞台上,我通过细腻的眼神转换、层次分明的情感流露,将李显从懦弱到觉醒,再到无奈妥协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贴近人物内心,让观众感受到那份被权力与命运捉弄的无奈与悲凉。
刘卓琳/饰李旦
李旦是唐高宗幼子,两度被推上皇位又被迫退位,在母亲武则天的阴影下求存,这种复杂的人生轨迹让我既兴奋又忐忑。我反复研读史料,发现李旦并非单纯的懦弱庸碌之辈,他在腥风血雨的宫廷斗争中,能两次登基并最终善终,必然藏着大智慧。
我尝试在表演中塑造“外怯内韧”的层次感。我常觉得自己像在走钢丝,既要符合秦腔传统的表演规范,又要让角色贴近当代观众的情感认知。对我而言,演活李旦不仅是对秦腔艺术的传承,更是一次与古人的精神对话。
李小卫/饰裴炎
我力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裴炎形象。在剧本的框架下,我巧妙融入个人对角色的独特理解,通过细腻的眼神、微妙的肢体语言,以及饱含深情的唱腔,和秦腔特有的悲壮情感,展现裴炎在权力与道义之间的艰难抉择,使角色跃然台上,直击观众心灵。
演出过程中,我全身心投入,力求每一次登台都能成为一次灵魂的碰撞与洗礼。面对观众的期待,我深知每一次表演都是对艺术的致敬与探索。
王战毅/饰狄仁杰
我给狄仁杰这个人物定下了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知音”“自然”“人神之间”。在剧中,当武则天在面对丈夫、儿子之时,当她的母性与神性互相拉扯、互相撕碎之时,狄仁杰常常随侍在侧,他懂她的极致孤独,看到了她背负的独特使命,更明白她“日月同辉,光瞾万方”的宏大理想。
他用自己的口吻言出了武则天所不能言、不敢言、不忍言,更是引用庄子的“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一语道破武则天内心所追求,所向往,为其立无字碑做了充分的心理铺垫与情感建设。他的身上有超脱历史尘埃的豁达与从容,有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超越时空的深邃人格魅力。
编辑:尔尔
校对:蔷薇
初审:颖洁
终审:秦犁
西安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曲江新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