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1 月 7 日,江苏苏州昆山市锦溪镇的 “好想来零食乐园” 门店内,一场围绕 3 岁幼童的纠纷悄然发生。当天下午,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外出时,孩子趁大人不备与邻家小伙伴一同跑进店内,随手拿走了两颗未付款的泡泡糖。
编辑:画榆林
3岁小孩能偷走6000元的零食?
近日,苏州一家零食店,发生了一件离谱事。
不调监控、没有证据,只因两颗泡泡糖,店员竟一口咬定孩子是“惯偷”。
事件曝光后全网震怒,品牌方紧急灭火,店老板慌忙“辟谣”,真相究竟如何?
2025 年 11 月 7 日,江苏苏州昆山市锦溪镇的 “好想来零食乐园” 门店内,一场围绕 3 岁幼童的纠纷悄然发生。当天下午,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外出时,孩子趁大人不备与邻家小伙伴一同跑进店内,随手拿走了两颗未付款的泡泡糖。
回家后发现问题的母亲,第一时间带着孩子返回门店,主动向店员说明情况并诚恳道歉,明确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据孩子家长后续描述,店员提出需赔付 60 元的要求,理由是 “按照上一位顾客的订单金额作为赔偿标准”。尽管对该赔偿依据存在疑虑,但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母亲当场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了 60 元的赔付。
本以为事件就此平息,不料店员后续的表述让矛盾骤然升级。家长称,付款后一名疑似门店老板娘的工作人员提及 “店里最近丢了几千元商品”,并暗示这些损失均由该 3 岁幼童造成,甚至直言 “孩子天天来偷,还分给其他小朋友”。
这番言论引发家长强烈不满,双方就 “是否有证据证明孩子偷窃” 展开争执,家长要求门店调取监控核实,却未得到明确回应。
争执过程中,有路人将现场片段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社交平台,视频中 “3 岁小孩偷 6000 元零食” 的说法迅速扩散。
相关话题在 48 小时内登上抖音、微博等平台热搜,网友围绕 “幼童是否具备偷窃大额商品的行为能力”“门店赔偿标准是否合理” 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涉事门店很快被推上舆论风口。
随着视频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事件引发的舆论热度持续攀升。不少网友对门店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 3 岁幼童身体条件有限,无法独立搬运价值 6000 元的零食商品,且门店若长期遭遇偷窃,理应早有防范措施,而非在家长主动道歉时突然提出大额损失索赔。
部分网友还指出,即使孩子存在拿取商品未付款的行为,也应基于实际商品价值协商赔偿,“按上一位顾客订单金额赔付 60 元” 的标准缺乏合理依据。
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声音认为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管,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但这一观点很快被更多网友反驳,认为 “看管不当” 与 “诬陷偷窃” 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门店不应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对幼童进行道德指责。
事件发酵期间,有网友扒出涉事门店为 “好想来” 品牌加盟店,且该品牌曾在 2025 年 4 月发生过类似服务纠纷 —— 广东某门店因拒绝向学生提供免费塑料袋引发辱骂冲突,当时品牌方虽公开道歉并承诺加强管理,但不到半年再次出现服务争议,引发网友对其加盟管理体系的质疑。
截至 11 月 9 日,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 3 亿次,讨论量超 50 万条,昆山市锦溪镇当地不少居民也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对事件的看法,部分人表示曾在该门店遇到过 “赔付标准不透明” 的情况,进一步放大了公众对门店经营行为的质疑。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涉事门店老板于 11 月 10 日接受媒体采访,对事件经过作出回应。老板明确否认 “门店指控孩子偷 6000 元零食” 的说法,称该表述为网络误传的谣言,门店从未提出过此类指控,实际情况是 “店内近期确有几千元商品损耗,但从未将责任归咎于该名幼童”。
老板披露,家长赔付 60 元后不久便对赔偿金额提出质疑,双方沟通未果后选择报警,民警到场后进行调解,最终门店退还家长 50 元,仅收取 10 元作为两颗泡泡糖的赔偿费用。
关于后续冲突,老板表示事发次日家长再次来到门店,双方因沟通方式不当发生言语争执,门店员工确实说过 “小孩从小不教育,长大后要坐牢” 的言论,但并非有意辱骂,而是情绪激动下的不当表达。
老板同时透露,已将社交平台上传播的相关视频收集整理后提交给昆山市锦溪镇宣传部,希望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相,追究造谣者责任。
对于家长提出的调取监控的要求,老板解释因门店监控系统部分区域存在死角,且事发时段的监控录像需要配合警方调查调取,并非刻意拒绝提供,目前好想来品牌总部的舆情部门已介入,正协同前往派出所调取相关证据。
在门店老板回应的同时,好想来品牌总部也于 11 月 10 日通过官方客服渠道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已高度重视此次事件,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启动加急处理流程。
品牌方称,工作组已赶赴苏州昆山市锦溪镇涉事门店,将通过调取门店监控、与当事人及店员核实情况、查阅门店收银及赔偿记录等方式,全面核查事件真相。
好想来品牌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官方从未制定 “按上一位顾客订单金额赔偿” 的相关规定,针对涉事门店提出的 60 元赔付标准,将作为调查重点之一,核实是否存在门店自行制定不合理规定的情况。
对于网友关注的加盟管理问题,品牌方回应称,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全面排查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店,重点核查服务规范、赔付标准等执行情况,若发现违规操作将严肃处理。
11 月 11 日,品牌方再次更新调查进展,称已与事件双方当事人完成初步沟通,收集到关键信息,后续将结合警方调查结果进一步核实,待调查结束后会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详细通报,对事件责任认定、处理结果等作出明确说明。
事件的持续发酵也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自 11 月 10 日起已关注到媒体报道及网友反映的情况,多个部门已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处理此事,目前正协助品牌方及警方开展调查,同时关注事件双方的沟通进展,积极推动纠纷妥善解决。
政府部门同时强调,将督促相关经营主体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法律界人士也针对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作出解读。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的蔡律师表示,3 岁幼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未经允许拿取商品的行为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 “偷窃”,即便造成店家损失,也应由监护人在监护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且赔偿金额应与实际损失相当。
蔡律师指出,若店员存在虚构 “幼童偷窃千元商品” 并在网络上造成一定影响的行为,可能构成对幼童名誉权的侵害,店家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治安行政处罚。
此外,律师还提到,家长主动带孩子道歉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体现了良好的监护职责,而门店若存在自行制定不合理赔偿标准、言语侮辱消费者等行为,不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也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截至 11 月 13 日,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涉事门店正常营业,但客流量较此前明显减少,部分当地消费者表示 “将暂时观望事件处理结果,再决定是否继续光顾”。
网络上,网友对事件的讨论仍在持续,多数网友呼吁品牌方尽快公布完整调查结果,明确责任划分,同时希望加强加盟店管理,避免类似纠纷再次发生。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零售行业的广泛反思,不少零食连锁品牌纷纷自查门店服务规范,重点梳理赔偿标准、员工培训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品牌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更要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尤其是加盟店的管理,需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监督机制,避免因个别门店的不当操作影响整个品牌的声誉。
对于事件双方当事人而言,家长表示希望能得到门店的正式道歉,消除事件对孩子造成的潜在影响;门店老板则表示愿意在核实情况后,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公众普遍期待,此次事件能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解决,既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零售行业的服务规范提供参考。
来源:青天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