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对】上联:青石古巷听春雨,恭请赐下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9:51 1

摘要:上联“青石古巷听春雨”。描绘了江南水乡春雨中的古巷景致,通过青石板路、春雨细落的意象,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春日诗意氛围,暗含对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感悟,传递出一种远离喧嚣的闲适与悠然,给人以平和、舒缓的心理感受。

(平仄仄仄平平仄)

下联:绿荷新塘映夏光

(仄平平平仄仄平)

这副对联展现出一幅江南园林时光流转的优美画卷,传递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恬淡意境。 ‌

上联“青石古巷听春雨”。描绘了江南水乡春雨中的古巷景致,通过青石板路、春雨细落的意象,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春日诗意氛围,暗含对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感悟,传递出一种远离喧嚣的闲适与悠然,给人以平和、舒缓的心理感受。

“青石古巷”承载着岁月痕迹,象征古朴沧桑与历史沉淀,与江南水乡的婉约相呼应 。“听”的动作强化了场景的宁静,也突出了观察者的闲适心境。“春雨”细密绵长,雨打青石的声响与巷中静谧形成对比。既带有柔和、细腻的特质,又象征生机,雨声的加入让静谧的古巷更显灵动。

出自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诗中描绘了在春雨中静听雨声的闲适意境,展现出江南水乡古巷春雨的诗意画面。

下联“绿荷新塘映夏光”则描绘夏日清新、明丽的池塘荷景。通过色彩、动态与自然元素的结合,传递出夏日荷塘的清凉与活力,给人以视觉上的舒朗感。整体营造出清新、明媚、充满生机的夏日氛围,传递出开阔舒展的惬意感,让人感受到阳光与绿意交织的鲜活与恬静。

“绿荷”‌代表夏日鲜活的生命力,翠绿的荷叶亭亭玉立,展现盛夏的生机。“新塘”‌暗示雨后或初生的池塘,水光潋滟,环境洁净。“映”字动态展示阳光穿透荷叶的间隙,在水面投下斑驳的绿影,形成柔和的透光效果。“夏光”不仅指阳光,更隐含盛夏特有的日照,暗示荷塘在盛夏时节的蓬勃生命力。

出自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描绘了六月西湖碧绿莲叶绵延至天际,在阳光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红艳。‌‌通过“无穷碧”与“别样红”形成色彩对比,突出荷花在日光下的鲜艳,展现出盛夏荷塘的磅礴生机。 ‌

上联格律为“平仄仄仄平平仄”,下联“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完美相对,“仄起平收”,符合格律诗联的传统韵律规则。整体节奏可以“二二三一”方式划分,上联节奏为“青石 / 古巷 / 听 / 春雨”,下联为“绿荷 / 新塘 / 映 / 夏光”。读起来声调交替,抑扬顿挫,富有音韵节奏美感。

从词性对仗工整性看,对联的词性结构一一对应,对仗严谨。“青石”对“绿荷”,都是“名词+名词”的偏正结构相对;“古巷”对“新塘”,都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相对 。 “听”对 “映”,都是动态动词相对;“春雨”对“夏光”,都是“名词+名词”的偏正结构相对。

这副对联通过“青石古巷”与“绿荷新塘”,描绘出春之静谧与夏之明丽的画面。上下联以“春-夏”时序递进,从古朴到清新的意境过渡自然,声色交融,尽显四季流转中的诗意之美。它启示我们,人生亦如四季,不同阶段各有风景。既要在春雨温润的时光中沉淀自我;也要在夏光似的热烈中绽放光彩,以平和的心态拥抱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来源:蔡yj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