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乌军曾有过摧毁俄军弹药库的“战绩”,据红星新闻报道,乌军摧毁俄军弹药库总爆炸当量达5万吨,这相当于150万发122毫米炮弹。
近期,俄乌战场上,乌军核心设施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此前,乌军曾有过摧毁俄军弹药库的“战绩”,据红星新闻报道,乌军摧毁俄军弹药库总爆炸当量达5万吨,这相当于150万发122毫米炮弹。
比如托罗佩茨弹药库爆炸,据央视新闻消息,该弹药库爆炸引发多次地震,殉爆规模远超预期。
然而,乌军引以为傲的远程打击能力,却意外暴露了自身供应链的脆弱性。
美国广播公司ABC13日披露,美国武器工厂爆炸导致“标枪”反坦克导弹弹头被毁,这直接削弱了乌军的反装甲能力。
一旦失去了美国武器的有力支持,乌军在战场上的火力明显不足。
面对乌军核心设施被打击的情况,美西方选择了战略沉默,这一态度的转变令人唏嘘。
此前,美西方一直以“铁杆盟友”的姿态支持乌克兰,但如今却大不一样。据英国《卫报》报道,泽连斯基被曝“被无情抛弃”。
法国外长要求中方劝和,据法新社消息,这侧面反映了欧洲对乌战事的疲惫。同时,美国以“工厂爆炸”为由拖延弹药交付,同样来自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消息。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西方承诺的爱国者导弹仅交付10%-30%,欧洲军工产能不足导致生产线启动率低下,这一数据来源于路透社的报道。
美西方的这些行为,无疑表明他们将乌克兰从“铁杆盟友”变成了“消耗性工具”。
美西方态度的转变,让泽连斯基的命运急转直下。据乌克兰真理报报道,泽连斯基竞选连任受阻,支持率仅52%。
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动作不断,据塔斯社18日消息,普京签署15万人征兵令,俄军攻势加剧。而且,贫铀弹污染事件暴露乌军后勤崩溃,这一事件也被众多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关键的是,俄军控制库拉霍沃后,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乌军后勤线断裂,26个营级战术小组战力暴跌80%。
曾经作为乌克兰战场象征的泽连斯基,如今沦为了政治筹码。
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酵,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重构全球地缘格局。
据环球时报报道,乌军攻击俄本土能源设施遭多国谴责。虽然俄军远程打击能力受挫,但据俄罗斯国防部官方公布,每月仍生产42 - 56枚伊斯坎德尔导弹。
而且,俄无人机战术也在不断创新。
在国际层面,据印度时报报道,东亚某国成为俄军弹药最大供应商。
另外,土耳其等国能源交易受威胁,据半岛电视台消息,这可能引发北约内部裂痕。
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俄乌两国的范畴,深刻地改变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版图。
来源:史地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