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暴发,如何防治?除了奥司他韦,3种中成药也能帮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09 01:0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00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家娃发烧39度,是不是甲流?”
“我爸说吃莲花清瘟,我妈说要用奥司他韦,我到底听谁的?”
“甲流和新冠不是一样吗?我是不是又中招了?”

一到流感高发季,朋友圈、家长群、医院走廊都炸开了锅。尤其这几年,甲流来得猛、来得反复,很多人一听“甲型流感”就慌得不行。

但其实,了解它、预防它、对症处理它——甲流这事,没你想得那么吓人。

甲流,全名叫甲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中的甲型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亲戚”很多,最常见的就是H1N1(2009年那波“猪流感”就是它),还有H3N2等亚型。

它比普通感冒凶猛,传染性也强得多。一人中招,全家感冒不是梦。

根据国家疾控局2025年秋冬传染病监测通报,当前甲流病毒活动水平依然处于高位,尤其在中小学、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呈现聚集传播趋势。与此同时,南方地区报告病例明显增加,部分城市已出现门诊“爆满”现象。

划重点:进入11月,甲流高发季正式拉开帷幕。

甲流和普通感冒、新冠到底有啥不同?最直观的区别是:来势汹汹!

不少患者反映:“早上还好好的,中午开始发冷,晚上就烧到40℃了。”这就是甲流的典型特征——发热快、体温高、全身症状重。

常见表现包括:

高热(可达39℃以上,甚至持续3天以上)全身酸痛、头痛、乏力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特别提醒: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容易发展为重症,比如肺炎、心肌炎等,一定要提高警惕。

说到甲流的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吃奥司他韦!”确实,这是目前国家卫健委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尤其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好。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奥司他韦,还有3种中成药也被写进了甲流防治指南,而且是权威推荐。

1.连花清瘟

被很多人称为“万能感冒药”。它包含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成分,适合高热、咳嗽、咽痛明显的人群

2022年《中华中医药杂志》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能有效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

2.疏风解毒胶囊

名字不太响,但在中医圈口碑不错。偏向疏风散热、解毒化湿,适用于初期风热感冒表现,比如头痛、鼻塞、喉咙干痛等。

适合那些“刚有点苗头”的人,早服用有助于扼住病情在萌芽状态。

3.藿香正气软胶囊

很多人以为它只是“拉肚子专用”,其实它还有一个大作用:调理脾胃、祛湿解表。如果你是“感冒+胃肠不适”,比如发烧还伴腹泻、恶心,这款就很对路。

温馨提醒:以上中成药虽有研究支持,但并不推荐自行乱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少人会问:“得过新冠,还会得甲流吗?”答案是:会,而且很容易。

首先,甲流和新冠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之前的免疫并不会“通用”;其次,甲流的变异也很频繁,免疫逃逸能力不弱。

更关键的是:如果甲流和新冠同时感染,叫“重叠感染”,对身体的打击更大,恢复时间也更长。

既然甲流传得快、病得猛,那有没有办法提前预防?

答案当然是,而且是有科学依据的:

1.接种流感疫苗

别嫌麻烦,每年打一针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之一。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慢性病患者,更是强烈推荐。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度流感疫苗对H1N1型甲流的保护率超过60%。

2.戴口罩+勤洗手

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在流感高发期,口罩和洗手依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线。特别在学校、地铁、医院等高风险场所,口罩不能离脸。

3.开窗通风、避免扎堆

病毒喜欢封闭、密集、人多的环境。办公室、教室、家庭聚会尽量少关门窗、少聚集,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每天2次以上,效果才够。

4.提高免疫力

别小看了睡眠和饮食。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感染率明显升高。此外,补充优质蛋白(蛋、奶、豆)、新鲜蔬果也是关键。

5.发现症状,及时隔离+就诊

如果你或家人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请暂停上学或上班,尽快就医,别硬扛。早治疗、早隔离,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甲流不是洪水猛兽,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关键是——别盲目恐慌,也别轻信偏方,更别等病情严重才行动。

如果你已经感染,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好好休息,病程一般在5天左右。如果你还没感染,疫苗、口罩、洗手、开窗,通通安排上。如果家里有老人孩子,记得多一份留心,少一分后悔。

健康这事,说到底,靠的是科学+行动力。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5年秋冬季流感监测周报》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年第43卷第7期

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2025)》

《柳叶刀·传染病》2023年:流感病毒与多重感染风险研究

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4年版)》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