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被称为“岭南”,源于其位于南岭山脉以南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行政区划的演变和文化独特性的沉淀。南岭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历史上岭南道、广东路的设置奠定基础,独特文化使其成为地域代表。
广东被称为“岭南”,源于其位于南岭山脉以南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行政区划的演变和文化独特性的沉淀。南岭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历史上岭南道、广东路的设置奠定基础,独特文化使其成为地域代表。
1. 地理因素:南岭山脉的屏障
①“岭”指五岭(南岭山脉):包括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这些山脉横亘于广东、广西与湖南、江西之间,成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②“岭南”的地理范围:泛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以及湖南、江西的部分区域。广东作为岭南的核心区域,自然成为这一名称的代表。
2. 历史沿革:从“化外之地”到行政区域
①先秦至秦汉时期:岭南在先秦时期是百越族群的聚居地,被称为“南越”。秦朝统一后设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首次将岭南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汉朝设立交州,进一步强化管理。
②唐宋时期的“岭南道”:唐朝设“岭南道”,成为一级行政区划,涵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宋朝分岭南为广南东路(广东)和广南西路(广西),奠定了现代省名的雏形。
③明清至今的“广东”:随着行政区划细化,“岭南”逐渐成为文化地理概念,而广东因经济、文化地位的提升,成为岭南的代称。
3. 文化独特性:南岭阻隔下的独特发展
①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南岭山脉阻碍了中原文化的直接南下,使岭南保留了百越文化的基础,并融合了中原移民带来的汉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粤语、客家话等)、饮食(粤菜)、建筑(骑楼、围屋)和习俗(舞狮、龙舟)。
②海上丝绸之路的窗口:广东(尤其是广州)自汉代起就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港口,近代更成为通商口岸,进一步强化了“岭南”与广东的关联。
4. 现代语境中的“岭南”
①狭义与广义:现代常以“岭南”特指广东,尤其广府文化核心区(如广州、佛山)。但在历史研究中,“岭南”仍涵盖两广及周边地区。
②文化符号:岭南文化以广东为代表,如粤剧、岭南画派、广府建筑等,成为地域身份的重要标识。
总结
广东被称为“岭南”,既是因其位于南岭以南的地理位置,也源于历史行政区划的演变和文化独特性的沉淀。这一名称承载了地理屏障、历史进程与人文交融的多重意义。
来源:回望历史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