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个研究很受关注,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04年起跟踪了五十多万中国人,一直观察到2020年之后,他们发现生孩子这件事可能和人的寿命有关系,不过这种关系比大家想得要复杂一些。
最近有个研究很受关注,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04年起跟踪了五十多万中国人,一直观察到2020年之后,他们发现生孩子这件事可能和人的寿命有关系,不过这种关系比大家想得要复杂一些。
男性每多生育一个孩子,死亡风险就下降4%,这个结果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背后存在一些隐藏问题,比如肺炎和结膜炎这类疾病更容易出现在子女多的家庭中,女性的情况更为复杂,生育三到四个孩子时整体健康风险最低,但生育超过五个孩子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明显上升,这并非生育行为本身导致,而是因为家庭成员增多、居住空间相对封闭,病毒更易传播扩散。
有人认为这个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能够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通常父母身体状况比较好,经济条件也过得去,普通人难以负担五六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医疗、营养和住房都需要足够支持,所以长寿可能并非因为生育数量多,而是由于这些人原本就拥有健康基础、财富和资源。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没注意到,时代已经变了,被研究的这些人大多出生在1945到1965年之间,那时候没有避孕药,也没有社保制度,生孩子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在情况不同了,晚婚晚育变得普遍,辅助生殖技术也发展起来,独居养老成为常态,拿过去的数据来套现在的社会,就像用十年前的手机说明书教人用最新的iPhone一样不合适。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这背后有个道理:家里孩子多,养老的负担就能分摊开,就算每个子女都不算很孝顺,加起来也比只有一个孩子强,这不是道德上的事,而是现实情况,一个孩子生病或者失去工作,整个家就垮了,但如果有五个孩子,只要其中一个靠得住,这个家就能撑下去。
研究很少说到男性付出的代价,男性每多一个孩子,死亡风险确实会降低,但这不代表身体变好了,而是因为当上父亲后责任感更强了,不敢轻易倒下,现代男性的压力本来就大,既要挣钱又要带娃还要照顾老人,再听到多生孩子才长寿的说法,只会让他们更加焦虑。
说到底,这个研究想表达的是生育和寿命有关系,但不是直接导致的关系,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激素变化、家庭结构、经济条件、社会支持,还有传染病传播方式,我们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数字背后的生活细节,生几个孩子合适,不应该由死亡率曲线来决定,而应该由你自己能不能承受、愿不愿意承受来决定。
与其琢磨生几个孩子才能活得久,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吃得香、睡得着、心情好,长寿不是靠孩子堆出来的,是靠每天一点一滴攒起来的。
来源:时光里的蜗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