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年前,华盛顿把关税大棒舞得跟风车似的,宣称要把中国顺差“打回原形”。结果2024年账本一翻,逆差比开战那年还多了快一千亿美元,摩根大通直接吐槽:这是拿战斧导弹打蚊子,动静大,蚊子没死,自家客厅先炸坑。
“我们不是不想,是体制问题,必须向中国学习”
近期西方媒体发言,彻底引爆舆论。
七年前,华盛顿把关税大棒舞得跟风车似的,宣称要把中国顺差“打回原形”。结果2024年账本一翻,逆差比开战那年还多了快一千亿美元,摩根大通直接吐槽:这是拿战斧导弹打蚊子,动静大,蚊子没死,自家客厅先炸坑。
当年白宫喊得最响的是“工厂回家”,可现实像慢炖锅,温度总上不来。钢铁、光伏、芯片项目批了一轮又一轮,到现在回流就业数还没纽约地铁一天运人多。通胀倒先飙到四十年高位,日用杂货涨得比股市还活跃。
特朗普放话若再上台要对中国商品再加60%关税,智库PIIE一算,说真这么干美国普通家庭一年得多掏两千美元,等于“全球风暴”直接卷向自家厨房,选民听完先怂了。
盟友那边更不给力。日本嘴上附和,转身就把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清单缩成“象征性几行”;欧盟跟美国谈“绿色钢铝俱乐部”,谈到最后关税优惠只留给自家企业。华盛顿的“统一阵线”成了各怀心事的拼车群。
与此同时,中国把出口地图重新描点:对东盟、拉美、非洲的出货量年年涨,稀土出口许可证攥得紧紧的,C919也正式载客飞国内干线,等于把“卡脖子”那根绳又往回拉了拉。
华盛顿还有一小撮人把关税当万能药,开口就是“再加25%”,可国会听证会都没几个人附和,连福克斯新闻都嫌他们啰嗦,网友直接刷弹幕:“老剧本收了吧,观众都换台了。”
耶伦和沙利文这些“实操派”换了口气,在公开演讲里把“产业补贴”挂嘴边,说要像中国那样给芯片、电池、清洁能源打钱,只不过把名字换成“现代供给侧投资”,被华人网友调侃:“抄作业还知道改标题,老师没教吗?”
更火的是几位大学者,在TikTok和X上发视频,说西方“投票马拉松”效率低,想学中国“五年规划一张图”,话题标签#对手亲自论证我天命所归#一夜之间冲上十亿播放。国内网友笑着转发:“原来爽文原型是现实”,而外交部只淡淡回了一句:我们不输出模式,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
贸易战打了七年,账算出来很简单:美国加税,通胀跟着涨;喊制造业回家,岗位却没跟回来;盟友各打小算盘,中国则把货卖到更多新地方。有人硬嘴要继续加税,有人低头说想学中国怎么补贴产业,更有人干脆把“体制”搬上台面。
我觉得这些热闹像一面镜子,照出别人也在找路,但路终究靠自己走。我们没必要为“被抄作业”得意,也不需为“被围堵”慌张,把货做好,把技术做硬,把生活过稳,才是真的得分。
您怎么看“对手要抄中国作业”这波讨论?欢迎来留言聊聊。
来源:一眼灼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