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然而,临床实践始终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存在3-6小时的诊断延迟,导致近40%的早期患者错过再灌注治疗的“黄金窗口”;二是即便血运重建成功,仍有约42%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内发生新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救治中,时间就是生命。然而,临床实践始终面临两大核心挑战:一是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存在3-6小时的诊断延迟,导致近40%的早期患者错过再灌注治疗的“黄金窗口”;二是即便血运重建成功,仍有约42%的患者在出院后三个月内发生新发心衰,显著增加死亡与再住院风险。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脏科华沙医生、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李国平教授团队共同在《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CVIA) 发表的述评《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miRNA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出,基于细胞外囊泡来源的微小RNA(EV-miRNA) 的精准诊疗策略,有望构建一个从心梗超早期诊断到心衰长期预防的全新管理模式。
细胞外囊泡(EV)凭借其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为miRNA提供了高度稳定的循环载体。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刘远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显示,miR-194-3p等EV-miRNA在急性心梗症状出现后1.5小时即可检测到显著升高,突破了传统心肌标志物的时间窗口限制。这些EV-miRNA更具有预后预测价值,miR-194水平与左心室结构改变相关,miR-132对心衰再住院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指标。其细胞来源特异性揭示了治疗新机制:心肌细胞来源EV通过miR-222/143促进血管新生,而巨噬细胞来源EV通过miR-155加剧纤维化进程。单囊泡CRISPR检测、微流控传感等新技术与病毒载体、仿生纳米粒等递送系统的突破,正推动EV-miRNA实现从超早期诊断到精准干预的全程管理,为心血管精准医疗开辟了新路径。
Figure 1:基于循环细胞外囊泡microRNA谱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精准表型分析与防治策略
本述评描绘了从冠脉事件发生到不良心室重构预防的闭环管理策略,该策略以细胞外囊泡microRNA谱分析为指导,整合超早期诊断、靶向干预、预后预测及危险因素与合并症管理。AMI:急性心肌梗死;EV:细胞外囊泡;miRNAs:microRNA。
综上所述,基于EV-miRNA的精准诊断与靶向治疗策略,正推动心血管医疗模式从“群体化经验性治疗”向 “个体化机制驱动型治疗”的深刻变革。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发展高灵敏分子检测平台与智能递送系统,我们有望真正实现从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到不良心室重塑预防的全周期、多维度精准管理,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启全新篇章。
引用方式:
Hua S, Tian H, Li Gp. Extracellular Vesicle-Derived miRNA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25. Vol. 10(1). DOI: 10.15212/CVIA.2025.0026
第一作者简介:
华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脏科主任医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衰竭全程管理中⼼⼯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首批基层版心衰示范中心秘书、“金玮名医工作室”秘书、瑞典哥德堡大学Sahlgrenska医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Communications 、 JCMR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青年编委及审稿人,参编临床指南1部。入选上海市委组织部“东方英才”计划,获上海市“银蛇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OCC “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等。
通讯作者简介:
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 麻醉 重症与疼痛
医学系研究员
哈佛医学院麻醉学助理教授
李国平教授是哈佛医学院麻醉学助理教授,在马萨诸塞总医院麻醉、重症与疼痛医学系担任研究员。他长期从事心血管代谢疾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专注于开发基于新型RNA分子与细胞外囊泡(EVS)的新型治疗策略。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1.研究tRNA衍生小RNA(tDRS)在心脏、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细胞内外功能及其潜在治疗价值;2.探讨细胞外囊泡与非囊泡纳米颗粒在器官间、细胞间通讯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的生物学功能。李教授在RNA生物学与EV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在Science,Cell metabolism,Advanced Science, Circulation,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等杂志发表文章超130篇。荣获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基金,美国心脏协会职业发展基金,美国国立卫生院探索基金,麻省总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年会最佳口头摘要奖及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心脏协会基础心血管领域亚洲论坛青年科学家奖。
来源:ISE国际科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