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多闪”“飞聊”之后,字节正在秘密研发一款全新的社交App,内部暂定名为“海海”。
2025年11月13日
社交,是字节跳动始终未曾放弃的执念。
继“多闪”“飞聊”之后,字节正在秘密研发一款全新的社交App,内部暂定名为“海海”。
目前,该产品已完成前期开发,部分应用商店已出现其信息页面,虽暂未开放下载,但信号已经明确:字节,又要向社交发起新一轮冲锋。
“海海”来了,但这次不一样
“海海”并非突然出现。
早在2025年10月,就有消息称字节内部有两个社交项目在并行推进,代号分别为“海海”和“麻薯”(mashu)。
如今,“海海”率先浮出水面,或将成为字节社交战略的主攻方向。
与此前“多闪”直接对标微信、“飞聊”主打兴趣社群不同,“海海”可能更聚焦于Z世代的轻社交与情绪表达。
在当下年轻人普遍面临社交焦虑、现实连接弱化的背景下,“海海”或试图打造一个兼具趣味性与安全感的新型互动空间。
有消息称,该产品可能不会走传统内测、预热的路径,而是尝试“冷启动”直接上架应用商店,让市场给出最真实的反馈。
而这种“一上线就见真章”的策略,透露出字节对这款产品的某种自信,也可能意味着其产品形态已相对成熟。
抖音“日常”升级,是前奏?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海”的传闻发酵的同时,抖音对其App内的“日常”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
新增醒目创作入口:在个人主页头像右下角设置“+”号,一键发布图文或视频内容;
支持限时展示:可设置24小时、3天或7天的动态可见期;
头像色环提醒:好友发布新动态后,头像周围会出现彩色光圈,查看后自动消失;
聚合浏览与浏览记录:好友可集中查看你的近期动态,并支持查看谁看过你的内容。
上述这些功能,几乎是对微信“朋友圈”的一次深度复刻与体验优化。
而“日常”模块的持续加码,也被视为字节在主App内为“海海”探路,积累社交场景的用户行为数据与产品经验。
为什么字节非要“死磕”社交?
答案藏在流量与生态的深层逻辑中。
一方面,抖音虽坐拥十亿级用户,但社交关系链始终薄弱。
用户刷视频、看直播,却难以在平台内完成“分享给好友”“深度互动”等动作,导致社交闭环缺失。
而微信凭借强大的熟人关系链,已反向入侵短视频领域,视频号月活突破8亿,直接威胁抖音基本盘。
另一方面,社交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没有自己的社交底座,字节的电商、本地生活、搜索等业务难以高效串联。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字节有流量,但缺关系链。”
“海海”能撬动微信吗?
微信的护城河,不仅是12亿月活用户,更是深植于现实生活的“社会关系网络”。
用户一旦迁移,意味着要重建所有联系,成本极高。过去十年,无数产品试图“挑战微信”,最终都未能成功。
但“海海”或许并非正面强攻。
从当前信息看,“海海”更可能聚焦Z世代的轻社交、情绪表达与低压力互动。
它不追求“加好友”“建群聊”,而是打造一个让用户“随手发点日常”“被关心而不被评判”的“情绪自留地”。
这种差异化路径,或许能避开微信的锋芒,在细分市场中找到突破口。
总而言之,从“多闪”到“飞聊”,字节在社交赛道上屡败屡战。但每一次失败,都为下一次尝试积累了经验。
如今,手握抖音庞大的用户画像与内容生态,“海海”或许不再是从零开始。
它能否打破“社交难做”的魔咒?能否在微信的阴影下,开辟出一块属于年轻人的“情绪自留地”?
来源:渝码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