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CEO预言:大多数国家将用中国AI,不是因为更好,而是免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7:03 1

摘要:11月12日,曾带领谷歌走过黄金14年的埃里克·施密特在播客节目《Moonshots》中说了一段让硅谷有些尴尬的预言。

这句话从谷歌前掌门人口中说出来,分量可不轻。

11月12日,曾带领谷歌走过黄金14年的埃里克·施密特在播客节目《Moonshots》中说了一段让硅谷有些尴尬的预言。

他担心由于成本问题,大多数国家最终可能会使用中国的AI模型。

关键的那句话他说得很直白:绝大多数没有像西方那样雄厚资金的政府和国家,最终将以中国的模型为标准,并不一定是因为它们更好,而是因为它们是免费的。

施密特指出了一个现实格局,美国最顶尖的模型是闭源的,比如OpenAI的GPT系列、谷歌的Gemini,这些都需要付费。

而中国最顶尖的模型却是开源的,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这些名字,正在全球开发者社区快速传播。

开源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取、修改和重新分发代码。

对于预算有限的国家来说,这不是省钱问题,而是能不能搭上AI这班车的问题。

数据会说话。据IT之家报道,阿里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3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0万个,超越了美国Meta的Llama,成为全球第一大开源AI生态。

今年4月份推出的通义千问3展现出不俗技术实力,在奥数水准的AIME25测评中拿到81.5分刷新了开源模型纪录,

令人意外的是,千问3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总参数量为235B,激活时仅需22B,部署成本仅为同性能模型的三分之一。

DeepSeek的故事那也是相当传奇,这家新创立的公司推出的V3模型有6710亿个参数,可训练成本却比美国的同类产品低好多,成本上的优势能有十倍不止

施密特说的不是因为更好,多少有些酸葡萄心理了。从技术评测看,中国开源模型在很多指标上已经不输甚至超越美国闭源模型。

真正的区别在于商业策略,美国公司用技术壁垒换高额利润,中国企业用开放策略建立生态联盟。

这背后存在着两种大不相同的逻辑,OpenAI、Anthropic每年在模型训练上花掉数十亿美元,那肯定得靠付费API来把成本收回来,可这么一来,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就要被挡在AI革命之外了。

中国开源模型开启了另一番天地,当技术够厉害、成本够低的时候,免费反倒成了最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那些想发展AI但预算不宽裕的国家而言,中国模型可不单单是技术工具,更是迈入智能时代的入场凭证。

英伟达CEO黄仁勋看得很清楚。今年2月,他在迪拜世界政府峰会上提出了主权AI这么个概念,着重说每个国家都得对AI技术有自己能做主的控制权,他本人就是开源模型的坚定支持者。

施密特的担忧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中国AI战略的有效性。

当全球开发者都基于中国模型做二次开发时,生态主导权就自然形成了。这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在技术标准、使用习惯、生态协作等层面建立的软性影响力。

值得一说的是,施密特现在的身份不再是谷歌的CEO,而是风投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身家都快到500亿美元,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他的这番话更像是在提醒美国科技界,别因为过度自信而错失变局。

免费等于技术不行?

施密特这观点或许是小瞧了中国AI的真实水平,也误读了开源背后的战略深意。

当性能、成本、开放度这仨都有优势的时候,要做选择其实就没那么费劲。

施密特的预言会不会成真,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变局已经开始了。

你觉得未来AI格局会往哪个方向走?是继续由美国闭源模型主导,还是我们开源生态后来居上?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IT之家:谷歌前 CEO 施密特:大多数国家最终可能使用中国的 AI 模型

来源:之娱之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