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释压,招行如何在逆风局中领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0:53 1

摘要:伴随5 月初政策中枢利率下调,市场对银行新一轮“降息”的预期被推向高点,这对息差承压多时的银行并不友好。叠加居民收入波动、房地产下行、资产贬值等多重因素,银行业绩整体“失速”的情况仍在延续。

进入低利率时代,

是否具有前瞻性布局,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好的盈利能力,以及数字化基底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

文|《财经》研究员 程维妙 记者 张颖馨

编辑|张颖馨

伴随5 月初政策中枢利率下调,市场对银行新一轮“降息”的预期被推向高点,这对息差承压多时的银行并不友好。叠加居民收入波动、房地产下行、资产贬值等多重因素,银行业绩整体“失速”的情况仍在延续。

“逆风局”如何突围,这是当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尖子生”招商银行需要认真作答的时代课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是否会被同业反超”的质疑,招行如何推动价值银行战略持续、有效地落地,进而赋能业务和自身发展,并在资本市场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下称“招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虽同比下滑,但绝对值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仍保持大幅领先身位,不良率、ROE(净资产收益率)亦保持了股份行中最优水平。

与此同时,净息差、财富管理收入等指标改善,其中大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近三年内单季度首次同比正增长,包含存款、理财、基金等在内的零售AUM(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5 万亿元。

“招行一季度业绩压力有所释放。”行业人士称。数据背后是策略支撑,招行采取了资产与负债“两手抓”的措施,负债成本持续做“减法”,资产端则抓住窗口期做“加法”。

眼下,与同业一致,招行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该行高管层在今年3 月底举办的2024年业绩会上就曾坦言,“内需总体不足、风险上升、低利率环境等对经营带来挑战”。但也能看到,依托多年在客群经营、数字技术等方面的探索与积淀,招行发展基本盘不断筑牢,依然领跑可比同业。

持续领跑,财富管理收入近年首次转正

当前,银行业进入低利率、低利差、低费率的“三低”时期,整体发展承压。

从业绩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债市波动叠加有效信贷需求仍然不足等影响,银行一季报整体弱于去年表现。Wind数据显示,42 家A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72%、1.2%。

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头部股份制银行招行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亦不可避免出现下滑,同比分别下降3.09%、2.08%。

有行业人士对《财经》分析称,招行财富管理手续费体量大,住房贷款占比高,随着基金保险降费、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举措相继落地,因此受上述影响明显大于同业。但拉长时间来看,招行在过去两个完整财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2024年营收降幅也已持续收窄,显示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从绝对值看,招行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在股份行中仍保持大幅领先的身位。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37.51亿元、归母净利润372.86亿元。与位列第二名的兴业银行相比,招行营收、归母净利润规模绝对值均高出逾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金融监管部门释放出“摒弃规模情结”的立场定调后,“不单以传统的规模和增速论英雄”已渐成行业共识,多家银行高管更是在2024年业绩会上做出相关表态。由此,增长质量被置于商业银行发展首位。

评判一家银行的综合实力、增长成色,除了观察营收、净利润等,还要看其资产质量、ROE(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例如,ROE能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银行盈利和资本运作情况,高ROE通常意味着银行盈利能力较强,资本运用效率高。

就招行而言,2024年,其实现了股份行中最低的不良率、最高的ROE、最高的拨备覆盖率。今年一季度,招行相关指标继续保持市场领先:ROAA(资产平均收益率)、ROAE(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1%和14.13%,高级法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86%。

谈及ROE如何保持领先,招行董事长缪建民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表示,主要是保持净息差和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

财报显示,一季度末,招行NIM(净息差)为1.91%,继续位居大中型银行首位,且延续去年趋势,降幅逐季收窄。

一季度财报中,招行大财富管理业务表现更为亮眼。该业务被市场普遍认为是招行最鲜明的特色优势之一,也被视为招行未来打造新增长曲线的重点。

过去两年,受一系列降费政策和资本市场行情影响,招行2023年、2024年一季度大财富管理收入分别同比下滑9.29%、24.52%。市场上也一度出现质疑招行大财富管理转型成效的声音。

不过今年一季度,招行大财富管理(包括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等)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5%,实现了近三年内单季度首次同比正增长。其中,财富管理收入增幅达10.45%,零售AUM突破15 万亿元,“达到新的里程碑”,有行业人士如是评价。

实际上,在2024年末,招行零售AUM就已达到14.93万亿元,是唯一一家规模达到10 万亿元级别的股份制银行,同比增幅12.05%,在10 万亿梯队中位列第一。拆解零售AUM来看,包括直接触达客户的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2024年末,招行AUM结构中理财、基金、保险等非存款占比高达74.4%,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资产质量方面,近年来,受经济增长放缓、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等因素的冲击,部分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都受到影响,银行业贷款尤其零售贷款不良率、关注、逾期率都在持续攀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8.13%,较上季末下降3.06个百分点。

招行相关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财报显示,招行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0.94%,近四年均稳定在1%以下,且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拨备覆盖率410.03%,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发展优势突出。

业绩释压,资产负债“两手抓”

“招行一季度业绩压力有所释放。”有行业人士如是表示。

财务指标是一家银行经营策略与行为的反映,数据中隐含着经营逻辑,还能为自身乃至全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把脉”。

招行财务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策略支撑?以前述提到的净息差为例,一季度末招行净息差为1.91%,继续位居大中型银行首位;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92%,扭转了2024年下行的势头。在利率下行、利差收窄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业内人士认为,能够实现净息收入的正增长颇为不易。

透过一季报可以看到,上述成绩得益于招行采取了资产与负债“两手抓”的举措。

其中,表现在资负管理上,一方面,持续巩固低成本负债“护城河”。招行在一季报中披露,“本集团持续抓住利率市场化调整机遇推动存款成本稳步改善,抵消部分资产收益率下降带来的影响”。一季度,招行存款成本率1.29%,同比大幅下降34bps(1bp=0.01%),继续保持市场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招行加大了优质资产投放力度。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增量政策刺激下,国内信贷需求保持良好势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200亿元。对此,招行也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3.44%。

近年来,实体融资需求相对疲软,银行面临“有米也难炊”的情况。这其中,零售业务更为明显,受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居民消费疲软影响,银行业零售贷款增长乏力,零售业务普遍失速,商业银行集体面临“逆风局”。

有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向《财经》透露,新增需求减少叠加“提前还贷潮”等因素,该行某一线城市有六成支行在2024年上半年曾出现房贷规模负增长,即“还款的比新贷的多”这一现象。

对于有着“零售之王”称号的招行而言,零售资产占比高,因此市场有观点认为,“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因为‘站得更高,跌得越痛’。”

但事实上,过去几年,招行零售贷款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占比稳定在50%以上,“压舱石” 持续夯实。如截至2024年末,招行零售贷款余额达到3.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1%,零售贷款占比52.91%;零售贷款不良率为0.96%,保持在1%以下的低位。

此外,2024年9 月房地产金融“一揽子”政策发布后,楼市触底回暖,带来更多结构性机会。结合一季报和行业人士分析,“今年一季度招行抓住了机会,按揭贷款保持正增长并同比多增;同时,消费信贷类业务则谨慎地控制了业务节奏,零售贷款整体较上年末增长0.38%。”

“在过去几年的行业低迷期,招行零售贷款依然能够保持逆势上扬,体系化优势和内在韧性得以展现。”另有业内人士指出。

与此同时,招行的公司业务也在加快转型。过去两年,招行大力推进零售金融、公司金融、投行和金融市场业务、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四大板块均衡协同发展,就是希望通过在多市场、多领域的均衡布局平抑营收波动,保持稳健发展。

得益于此,招行实现了整体资产结构的动态再平衡。今年一季度,招行公司贷款达到3.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9%,并重点投向了制造业、信息技术等政策支持、符合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领域。

分红率提升,价值战略落地见成效

往更深层次去看,优秀的战略有利于机构渡过“逆风局”,但若想穿越不同周期,尚需具备执行定力和坚守长期主义精神,进而打造有韧性的内核。

“面对近几年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招行若要行稳致远,必须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招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业绩会上表态。

如何打造招行的确定性? 王良表示,其一就是必须坚守招行的“价值银行”战略,保持战略定力。

所谓“价值银行”,指不仅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还要为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层面、企业员工等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同时,“价值银行”也不仅是为当期创造价值,还要坚持长期主义,长期为股东、社会创造价值。

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招行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504.4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2024年现金分红率达到35.32%,较2023年35.01%的分红率进一步提升。

股价方面,以银行股为代表的红利资产在2024年强势崛起,全年股价增长近四成,市场再度回响“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这一“投资格言”。这其中,招行股价在2024年上涨49.77%,高于银行股平均涨幅。

以每股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计算得出的市净率(PB),是衡量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目前,招行PB已突破1,领跑A股上市银行估值,相较而言,同期逾九成上市银行仍处于“破净”状态(即PB低于1)。截至5月16日收盘,招行PB为1.05,市值达到1.12万亿元。

价值银行战略在客户层面的有效落地,则支撑起稳定的客群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招行能走多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行零售客户达到2.1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0.95%,整体的零售客群质量仍然在提升。而对公客户在2024年末就已突破300万大关,客户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零售信贷需求疲软等因素虽不利于净息差,但招行强大的客群基础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负债,这也是其长期构筑的核心发展优势。

当然,无论是基本盘的持续筑牢,还是依托价值银行战略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数字技术均为招行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支撑。近年来,在明确的“数字招行”发展目标下,招行沿着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演进方向,从“线上招行”探索迈向“智慧招行”,并成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中率先实现全面上云的银行之一。

年报显示,2024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达到13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7%;年末研发人员10900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9.3%。

“银行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进入低利率时代,是否具有前瞻性布局,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好的盈利能力,以及数字化基底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透过招行发展样本,或给商业银行应战低利率提供解题思路。

责编 | 秦李欣

来源:财经杂志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