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坦言:体检单上这5项正常,能排除80%大病!别再忽视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7:50 1

摘要:多数人往往只关心彩超有没有阴影,CT有没有结节,却忽略了体检单上那几项“老面孔”。事实上,有5个基础指标的正常,足以帮我们排除80%的高发重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肿瘤风险等。

体检那天,走出体检中心的人脸上五花八门,有人拎着报告单直奔医院,有人一边看报告一边自言自语:“这几个指标都正常,应该没事吧?”

多数人往往只关心彩超有没有阴影,CT有没有结节,却忽略了体检单上那几项“老面孔”。事实上,有5个基础指标的正常,足以帮我们排除80%的高发重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肿瘤风险等。

第一个往往被低估的,是血压。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头晕、没心悸,血压就不值得管,其实这个数值,是身体对外界压力最直接的“晴雨表”。长期高血压的人,血管内皮像被砂纸反复摩擦,时间一长,粥样斑块、动脉硬化、心梗脑梗就悄悄埋下了雷。

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左右,是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基准线。偏高一点也别掉以轻心,尤其是晨起血压高、夜间反弹这些细节,往往才是真正的信号灯。

第二个“老朋友”,是空腹血糖。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但真正重视血糖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年轻人,总觉得糖尿病是老年病,和自己无关。可现实是,血糖异常往往在20多岁就已悄悄开始,只是身体还在硬撑着。

空腹血糖稳定在3.9到6.1毫摩尔/升之间,说明胰岛功能基本正常。一旦超过6.1,哪怕没有症状,也属于糖调节受损阶段,未来几年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餐后两小时血糖也同样重要,很多人空腹正常,餐后异常,一查才知道胰岛已经很吃力了。糖尿病不是突如其来,而是积年累月的代谢失衡。

再说第三项,肝功能中的转氨酶(ALT)。

这组指标常出现在报告单第一页,看着不起眼,但它是肝脏细胞“破裂”的信号。ALT升高,往往意味着肝脏正遭遇攻击,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脂肪堆积。

只要ALT稳定在正常范围,多数肝脏疾病就可以初步排除。但别误会,正常并不代表肝功能完美无缺,只能说没到“报警”程度。长期熬夜、酒精摄入过多、乱用药物,都可能让ALT悄悄抬头。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等到有症状时,往往已经晚了。所以,每一次ALT的正常,都是肝脏在给你报平安,别觉得理所当然。

第四个不能忽略的,是肾功能标志物——肌酐和尿素氮。

这两项数值,一般被归入“肾功能”板块,但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草草扫一眼就跳过。可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恢复起来几乎是“不可逆”的旅程。

肌酐和尿素氮在参考值内,说明肾小球过滤功能稳定。如果肌酐升高,说明“肾脏的滤网”已经有破损。而当尿素氮升高时,意味着代谢废物开始在体内堆积,这是身体发出的“内部污染”警告。

肾病往往悄无声息,等到水肿、泡沫尿、乏力出现时,已经是“中场阶段”了。保持这两项的正常,就是在为未来几十年的肾健康打地基

第五项,也许是最被忽视的——血脂四项

“我又不胖,怎么会血脂高?”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但血脂问题从不只和体型有关,它和饮食结构、运动习惯、遗传基因、睡眠质量、精神状态都有关系。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项正常,说明血管通畅、代谢稳定。别小看这一点,很多中青年心梗猝死事件,背后都藏着“血脂长期异常”这个隐形杀手。

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高,意味着“坏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高密度脂蛋白低,则表示“好胆固醇”清除能力下降。两者一升一降,血管堵塞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五项指标的共同点,是它们都能反映“系统性健康”状态,不是局部、不是一时,而是全身代谢功能的底层运作。

它们稳定,说明身体整体代谢运行良好,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没有明显失衡。这就是为何医生常说:“这五项正常,能排除八成大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指标不重要。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内分泌项目也很关键。但从“基础健康”的角度看,这五项就是最早、最直接的预警灯

问题在于,很多人只在“出事”后才开始重视体检报告单上的这些数字。平时不看,年年查,结果年年忽略,直到某天某项暴涨,才追悔莫及。

作为家庭医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报告单在抽屉里放了一年,某天发作了病,才翻出来一看,原来早有端倪。

健康不是靠感觉维持的,是靠数据说话的。而体检的价值,不在于出结果那一刻,而在于我们能否真正读懂它、重视它、利用它。

很多人问体检能不能查出早期癌症,答案是:大多数时候不能。但体检能告诉你身体是否处于“失衡前夜”,而这,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

所以,下次拿到体检单,别只看有没有结节、有没有肿块。不妨先看那五项:血压、血糖、转氨酶、肾功能、血脂。

只要这五项稳定,你的身体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虽不能保证百分百无碍,但至少没有大病的苗头,足以安心。

别再忽视这些“老面孔”,它们才是你身体最忠实的盟友。体检不是仪式感,是自我管理的开始。懂得读体检单,才是真正懂得爱自己。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并结合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作健康科普使用,不构成诊疗依据,请知悉。

参考资料:

[1]王晓雯,高建军. 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2):1483-1487.

[2]张丽,马国辉. 肝功能检测在体检中的意义探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09):1627-1629.

[3]邓宇,李慧敏.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风险关系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53(04):321-325.

来源:袁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