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诡3》第一单元“康国的金桃”刚播完,豆瓣小组里满屏“就这?”——不是观众变挑剔,是编剧把观众当金鱼,七秒记忆,好糊弄。
点开这篇文章之前,先想想:你上一次被国产续集气到摔手机是什么时候?
《唐诡3》第一单元“康国的金桃”刚播完,豆瓣小组里满屏“就这?”——不是观众变挑剔,是编剧把观众当金鱼,七秒记忆,好糊弄。
先说最离谱的乌焰鸟。
剧里把它吹成“生物武器”,能闻出谁吃了金桃,扑上去啄个洞。
可金桃是贡品,一年就进贡三颗,列那却拿它当鸟饲料,练出一支“空军”。
观众问:这果子是批发的?
更尴尬的是,鸟还能听懂“公主府的人先别咬”,智商直逼研究生。
现实里,鸽子连自家阳台都找错,剧里直接升级成“带刀侍卫”。
这不是奇幻,是糊弄学。
男主卢凌风更像开挂。
金吾卫在历史上是皇帝亲军,披重甲、持长戟,一人能挡十人。
到了剧里,上百号人被卢凌风一人打排球,武器说掉就掉,阵型说散就散。
观众不是不接受主角强,而是不接受把对手降智到幼儿园。
反派一弱,悬疑就塌,谁还会担心主角死?
于是,紧张感直接变喜剧,弹幕齐刷“卢大侠,下次直接报身份证号让他们自己晕”。
再说太上皇的阴谋。
第一季“参天楼案”里,他就想复刻玄武门,结果第三季又来一次,连台词都懒得改。
观众能背出套路:先建个高楼/奇珍,再埋火药/毒蛊,最后嫁祸太子。
悬疑最怕重复,第一次是惊艳,第三次是“怎么又是你”。
就像邻居天天用同一招借酱油,再热情也烦。
易容术也沦为魔术。
“百变郎君”出场时,海报写“千面谍者”,观众以为要来局狼人杀。
结果他只在最后一幕露个脸,摘下面具就算破案,前面铺垫全作废。
这就像外卖点了大盘鸡,打开盒子只有两根葱,谁不骂街?
粉丝滤镜也救不动。
有人辩“看帅哥就够了”,可帅哥再帅,也挡不住剧情沙眼。
普通观众只想好好讲个故事,不是来看PPT。
数据最诚实:首播当天热度飙到9000,第二天跌到7000,曲线像跳楼机。
热搜词条从“唐诡3回归”变成“唐诡3还能看吗”,只差24小时。
说到底,是创作路径依赖。
第一季成功,团队把“奇珍+权斗+反转”当公式,一季一季往里套。
可观众口味在变,套路却不变,就像年年穿同一件棉袄,再保暖也腻。
编剧不是不会写,是太知道怎么写“安全”,不敢把角色逼到绝路,不敢让主角输一次。
于是,反派永远差一口气,主角永远满血复活,观众永远提前猜结局。
想救场,其实不难。
先把“贡品”二字当回事。
历史上,唐代进贡水果要快马加鞭,跑死马只为让荔枝保持三天新鲜。
金桃如果真稀罕,就该让它成为“一口值千金”的导火索,而不是鸟饲料。
可以写地方官为保金桃杀果农,写太子妃想借桃讨皇帝欢心,写卢凌风自己都想尝一口。
把稀有写进人性,比写鸟听话更有戏。
再让主角疼一次。
卢凌风可以因为鲁莽害死队友,被金吾卫反杀到丢半条命,从此学会带脑子打架。
苏无名可以被逼亲手放走真凶,明白“真相”不等于“正义”。
角色成长,观众才会跟着揪心。
没人想看满级大佬屠新手村,大家想看大佬被现实打落牙,再一点点爬回来。
最后,把权斗拉回人间。
太上皇不是复读机,他也怕死、怕孤独、怕史书记一笔“昏庸”。
太子不是工具人,他也会犹豫要不要先下手。
让反派有软肋,让正派有阴影,棋局才好看。
观众要的不是“谁赢”,而是“赢了之后怎么办”。
《唐诡3》才播一个单元,还有翻盘机会。
但如果下一案还是“奇珍+鸟+换脸”,那热度曲线就不是跳楼机,是自由落体。
观众已经用脚投票,留给编剧的时间,比金桃的保质期还短。
来源:巴黎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