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7日,地点就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现场,那天不少人都盯着直播屏幕,有议员直接抛出问题,“要是台湾真爆发冲突,日本是不是得动用‘集体自卫权’?”结果她一点没犹豫,说这完全符合“存立危机事态”,意思就是日本可以派兵干预。
高市早苗这次在国会的发言,确实一下子把台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内外都炸了锅。
她说如果大陆对台湾动用军舰或者武力,日本就可能要行使集体自卫权,这话一出口,现场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她的说法并不是凭空而来,背后是日本安保法的逻辑,所谓“存亡危机事态”,一旦认定,日方可以用自卫队参与防卫行动。
说白了,这就是在延续“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老调子,不过这回首相亲口说出来,分量和影响完全不一样。
2025年11月7日,地点就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现场,那天不少人都盯着直播屏幕,有议员直接抛出问题,“要是台湾真爆发冲突,日本是不是得动用‘集体自卫权’?”结果她一点没犹豫,说这完全符合“存立危机事态”,意思就是日本可以派兵干预。
这一句话让中日关系当场紧绷,亚太圈子里也炸了锅。原本大家还以为只是例行答辩,这下好了,日本把自己卷进来了,还给外界带来一波不小的焦虑。这种公开喊话,在历史节点上简直像扔了一枚重磅信号弹。
她不仅嘴上功夫厉害,动作也没闲着。会期里直接见了台湾地区人员,还特地在社交媒体称对方是“总统府资政”,明显就是故意往火堆里加柴。这波操作让中方立刻强烈抗议,“日本无权干涉中国内政!”直接甩出来,一点都不客气。
高市早苗的这番话,首先要放在日本国内政治的放大镜下去看。这更像是一场服务于特定议程的舞台剧,而非纯粹的地缘战略宣言。顶着“女版安倍”的标签,她过往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早已为其极右翼观点画好了肖像。
她的强硬,是精准投放给国内右倾势力的“定心丸”,也是她巩固权力、捞取政治资本的筹码。这次,她巧妙地“挪用”了安倍政府时期留下的法律遗产——“存立危机事态”。这个概念原本指的是当日本的“亲密伙伴”受攻击,并威胁到日本生存时,自卫队才可干预。
高市则大笔一挥,将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从传统盟友扩大到了台湾海峡。这波操作,等于在法律上为军事干预台海铺路。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一场政治炒作,其真实目的,是渲染外部威胁,为日本的扩军计划、为彻底挣脱宪法第九条的束缚制造借口。
更有意思的是其自相矛盾的外交手段。就在APEC会议前一天,她还曾向中方领导人承诺,会严格遵守1972年的联合声明。可一转身,就在会场与台湾地区人员会面,并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特定称谓。这种言行不一的操作,将一个政治投机者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政治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终究要回到现实的账本上。一旦掀开军事和经济的底牌,日本的干预能力与意愿,就显得异常苍白。冰冷的数据不会说谎,首先是军事力量上压倒性的“不对称”。
比数量,解放军近200万的现役兵力,对上日本自卫队约24万的规模,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比海军,中国超过370艘的各式舰艇,以及双航母编队和即将列装的福建舰,让日本约150艘的舰艇(包括所谓的“准航母”)相形见绌。
再看空中,中国近300架的歼-20隐形战机,也让日本采购的不足40架F-35A显得势单力薄。更别提,中国还手握东风-21D、东风-26这类反舰弹道导弹,以及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这种让航母舰队胆寒的威慑性武器。
战争打的是消耗,拼的是产能。中国的造船产能是日本的10倍以上,飞机制造产能更是达到15倍以上。解放军近年来的高强度演训积累了准实战经验,而日本自卫队则几乎没有真正的实战磨砺。这种硬实力的鸿沟,不是几句强硬的口号就能填平的。
经济上的捆绑则更是一把双刃剑。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日双边贸易额,意味着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经济海啸。索尼、丰田等无数日企巨头深度扎根中国市场,一旦供应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更要命的是日本自身的脆弱性。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90%的石油和粮食依赖进口。海上生命线一旦在冲突中被切断,整个国家机器可能在短时间内就陷入瘫痪。财经界人士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的焦虑与政界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市早苗的这番言论,试图将日本更深地与美国战车捆绑在一起,但这份安全承诺并非牢不可破。从理论上讲,即便美军决心驰援,从信息传递到部队出动,理想状态下也需要至少4个小时。这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上,足以决定生死。
更何况,美国自身也有顾虑。面对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和日益完善的北斗系统,华盛顿不得不掂量自己的航母舰队是否会成为脆弱的靶子。在全球经济脆弱的当下,美国是否愿意被卷入一场高烈度冲突,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的支援,从来都不是可以随取随用的“自动提款机”。
放眼周边,日本的激进也并未赢得掌声。韩国、东南亚等国家普遍持谨慎态度,他们不希望区域稳定被一个不确定因素所破坏。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留下的包袱,以及其对二战历史的态度,让邻国始终心存警惕。
目光转回日本国内,高市的言论同样撕开了内部的裂痕。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警告代表了一部分精英阶层的理性声音,而外务省内部也早有“迟早要付出代价”的传闻。这些都显示出,日本精英阶层并非铁板一块。
对普通民众而言,战争的代价则更为具体。在冲绳等边境地区,民众的焦虑感早已爆棚。上世纪90年代的调查就显示,超过八成的当地居民反对美军基地的扩建。如今,他们更害怕自己成为冲突的前线和炮灰。先岛诸岛那12万居民的紧急撤离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课题。
高市早苗的强硬表态,本质上是一场脱离现实的政治豪赌。她试图通过改写规则、渲染危机来重塑日本的战略地位,但这番“决心”因严重脱离军事、经济和民意的现实根基而显得格外空洞和危险。
这种姿态非但无法真正解决日本的安全困境,反而可能将数十年积累的和平发展成果推向悬崖。最终,为政治家的野心和表演埋单的,只会是整个国家和无辜的民众。一个国家的真正安全,绝非建立在虚张声势的言辞或依附他人的承诺之上,而是源于对自身实力与利益的清醒认知,以及与邻国建立稳定互信关系的务实与耐心。
来源:采风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