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呼吁声援沈伯洋,韩国瑜引大陆金句回应,民进党图谋落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7:44 1

摘要:近日,国台办例行发布会直接指出“分裂国家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并且强调“依法终身追责”。大陆公安机关对沈伯洋立案侦查,称其发起、创建了“台独”分裂组织,传播分裂思想,并长期从事分裂活动。官方表示此举是落实惩治“台独”顽固分子有关意见的体现,属于执法、司法层面的制

近日,国台办例行发布会直接指出“分裂国家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并且强调“依法终身追责”。大陆公安机关对沈伯洋立案侦查,称其发起、创建了“台独”分裂组织,传播分裂思想,并长期从事分裂活动。官方表示此举是落实惩治“台独”顽固分子有关意见的体现,属于执法、司法层面的制度行动。

赖清德点名“立法院长”韩国瑜,希望他能带领跨党派的“立委”为沈发声,并用“立法院尊严、言论自由”的说法包装个案,企图把个别的责任提升到体制守护的高度,同时把国民党拉进同一场舆论战中。韩国瑜迅速反驳,拒绝接受“声援”的说法,转而主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建议民进党废除“台独”党纲、撤回将大陆定性为“外部敌对势力”的说法,并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来表明责任归属,要求把问题交还给当初制定的人来解决。

此举绕开了赖所设的两难境地:国民党若声援,容易被解读为在重大问题上立场不坚定;不声援,则会被贴上“亲中卖台”的标签。韩国瑜把议题提升到党纲的高度,重新构建叙事,也从侧面反映出“终身追责”已经成为岛内实质的政治压力,否则没有必要急召跨党派的支持。

从法律角度讲,分裂国家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有关的意见已经界定了行为的界限,一旦越界就会承担责任;“依法终身追责”是具体的制度设计,并非阶段性的政治表述。两岸正常的交流、经贸、就学、旅游和“分裂犯罪”属于两条线,惩治的对象为组织、策划、实施或者煽动分裂的“顽固分子”。

赖把重点放在了“言论自由”上,但是自由并不是分裂犯罪的免罪金牌。每个社会都有言论的边界,国家安全、分裂、恐怖等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以言论自由来涵盖组织、策动或者煽动分裂是站不住脚的。韩国瑜用“病与药”作比喻,实际上就是把“自由”和“犯罪”这两条线分开了,回归到法治的逻辑中去。

韩国瑜把矛头对准了制度框架,民进党把大陆标为“外部敌对势力”,制造出敌我关系,使两岸互动和事件解释被固定在对立的框架里;如果不改变这个框架,叙事和政策的选择就很难改变。所谓“源头上解决”,就是先松动了这个制度结,然后再去谈具体的个案以及互动的氛围。

韩国瑜公开表示仍要“维持两岸现状”,在两岸统一问题上和大陆的距离明显,互信以及政策上的靠近并没有因为一次应对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何时缩短距离、信任增值还需要观察,仓促地给问题贴标签没有帮助解决问题。

国民党若硬接,民进党便可顺势打出“捍卫言论自由”的大旗;国民党若不接,再给国民党加上“亲中”的标签。韩国瑜把问题推到党纲层面,要求从源头上解决,赖清德要不要接、怎么接,就成了接下来观察的重点,也关系到岛内政治叙事有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民间舆论分化的并伴随焦虑。要分清执法行为和日常交往的区别,发现风险、避开红线、防止恐慌扩散。“立法院尊严”应该建立在规则和边界之上,而不是通过个案短期动员来实现。未来大陆将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并实行终身追责,岛内观察赖的推动是否会继续、韩国是否会再次回应以及国民党的态度。

法律底线亮起,叙事难再混乱;沈案撑起大网,赖显出压力,韩指明方向。不要用“制度尊严”来掩盖“党纲”,不要用“言论自由”来包庇“分裂犯罪”,也不要把“声援”当成万能钥匙。至于“终身追责”如何改变岛内操作、党纲是否需要修改、韩式应对是一时之计还是长久之策,还要看时间来验证。

来源:卢麒元点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