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2年的春天,沈阳大帅府上演了惊魄一幕。张作霖举枪,对准十步之外一个身材瘦小的老者。“都说你能躲子弹,今日便让俺开开眼。”
1922年的春天,沈阳大帅府上演了惊魄一幕。张作霖举枪,对准十步之外一个身材瘦小的老者。“都说你能躲子弹,今日便让俺开开眼。”
枪声响起,就在众人惊愕之时,老者竟已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张作霖身后,轻拍他的肩膀:“若我真要动手,您已经没机会转身了。
这个老者,是清末最后一位大内侍卫总管、八卦掌宗师——宫宝田。
1870年,宫宝田出生在山东乳山青山村一个普通农家。这个每天在山野间放牛的孩子,以后会成为名震天下的武学宗师。
宫宝田少年时,在北京一家粮行当学徒,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得意弟子尹福。
尹福见这个身形灵巧的少年,天赋异禀:“此子步若灵猫,身似游龙,是习练八卦掌的奇才。”
在尹福的悉心指导下,宫宝田开始了武学修行。
每天在梅花桩上练习步法,在盛满水的瓦罐边缘修炼轻功。
据他同门回忆,宫宝田练功刻苦,“三九寒冬,赤膊踏雪;三伏酷暑,负重疾行”。
五年的苦修,宫宝田得到八卦掌真传。23岁时,他以出众的武学造诣艺被选入清宫,从此刻开启了一段传奇的侍卫生涯。
踏入紫禁城的宫宝田,很快以卓绝的轻功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众多侍卫中脱颖而出。
据传他能在宫殿的梁柱间悄无声息地穿梭,夜间巡视时如鬼魅般来无影去无踪,故得名"宫鬼影"。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宫宝田迎来了侍卫生涯中严峻的考验。
在那个混乱的八月,他奉命护送慈禧和光绪西逃。
行至居庸关一带时,队伍遭遇袭击。宫宝田独自断后,凭借八卦掌的精妙步法在敌群中,空手夺下十余件兵刃。
最惊险的一次,一支冷箭直射光绪面门。
宫宝田眼明手快,一把推开光绪,自己的左臂被箭矢划伤。
这段经历,让他获得了清朝武者的最高荣誉——黄马褂。
然而,荣耀背后是忧虑。
宫宝田晚年对弟子回忆道:“眼见太后一顿饭抵得上百姓一年粮,而前线将士缺衣少食,心中五味杂陈。”这种矛盾心理,促使他在1905年决定:辞官回乡。
归隐田园的宫宝田,本打算就此度过余生。
然而时局动荡,他的名声传到了东北。1922年,张作霖派人三顾茅庐,说动52岁的宫宝田再度出山。
初次见面时的“枪试”典故,至今还在武术界流传。
但令人称道的是宫宝田在后续六年中的表现。
在沈阳时,他训练出一支擅长近身格斗的队伍,在多次危急时挽救张作霖。
有一次,他凭借过人的听觉,提前察觉到了敌人路边的埋伏;另一次,他通过观察鸟群惊飞的异常,识破了山林中的埋伏。
1928年春,因母亲病重,宫宝田临时告假返乡。临行前,他特意提醒张作霖:“近日卦象不吉,大帅务必谨慎出行。”
谁知这一别竟成永别——6月4日,皇姑屯的爆炸声传来。得知张作霖遇难,宫宝田在母亲病榻前长跪不起,此后再也没提这段往事。
经历张作霖事件后,宫宝田全心致力于武术传承。
他在家乡开设武馆,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他打破了传统武术“传内不传外”的陈规,只要品行端正,皆可学艺。
1949年,一段特别的缘分不期而至。
开国上将许世友——这位以少林功夫闻名的将军,特地登门拜访。
两位武术宗师的切磋,成为武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比试在宫家院落进行。
许世友的少林拳刚猛有力,宫宝田的八卦掌柔中带刚。
最后,宫宝田以一式"游龙穿云"按住许世友手腕,点到为止,也展现了武学修为。
许世友后来回忆:“宫老师的功夫,已臻化境。这已不是简单的胜负问题,而是一种艺术。”
晚年的宫宝田,重视武德教育。他常对弟子说:“习武之人,手上有功夫,心中更要有杆秤。”
有个故事很能说明他的为人:
当地有个地痞上门叫嚣,宫宝田仅用一招就将他制服,却未伤他分毫。
事后那人羞愧难当,想要拜师学艺。宫宝田说:“教你可以,但要先给村里人挑一个月水。”
这个“考验期”的设计,体现了他“先修德,后习武”的理念。
在他的悉心传授下,八卦掌在民间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即便到了八十高龄,宫宝田依然坚持每日练功。
他的弟子回忆:“师父练功时,身法依然轻灵,出手精准,完全不像老人。”
1953年,宫宝田在老家安详离世,享年83岁。
但他留下的武学精神和技艺,至今仍在传承。
如今,八卦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宫宝田的弟子们将这门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
回顾宫宝田的一生,从清末大内侍卫到民国保镖,再到新中国的武学导师,他的人生恰似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在时代巨变中,他始终坚守着武者的本分:乱世保家卫国,太平年代强身育人。
他曾经说过:“武术的真谛不在打败多少人,而在超越自己。就像八卦掌,看似在绕圈,实则在前进。”
这句话,或许正是这位武学宗师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在宫宝田去世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那不是对“绝世武功”的向往,而是对专业精神、职业操守和人生智慧的领悟。
下次当你面对困难时,不妨想想这位穿越三个时代的老人。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在时代浪潮中始终守住内心的准则。
这样的传奇,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闲聊体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