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铭阁1907年出生在河南汤阴县任家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后在父亲影响下念书,14岁从本地高等学堂毕业,就考上了汲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的时候,任铭阁正在河南省立汲县第五师范学校上学。他很快就投身到爱国运动中去,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代表还有
任铭阁1907年出生在河南汤阴县任家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后在父亲影响下念书,14岁从本地高等学堂毕业,就考上了汲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的时候,任铭阁正在河南省立汲县第五师范学校上学。他很快就投身到爱国运动中去,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代表还有华新纱厂的工人代表一起,常去驻在汲县的国民二军郑思成旅俱乐部。在俱乐部,任铭阁认识了共产党员江长师,王环心,张隐涛,还有华新纱厂工会秘书陈九鼎这些人。
在这些人的革命思想影响下,任铭阁开始推销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和中国青年这些杂志,同时还搞反帝爱国活动。1925年暑假结束后,任铭阁通过陈九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地下党支部里负责青年运动和学生运动。他还介绍汲县求学的汤阴同乡何名臣,傅凌云,韩墨卿加入党,这样就为马克思主义在汤阴传播和党组织在那边发展打下了基础。
1926年春节前,任铭阁一度和豫陕区委断了联系,他就用家信的口气给党中央写信,几天后收到回信,又重新接上了中央和豫陕区委的线。1926年暑假,任铭阁师范毕业回到汤阴县,接了父亲在汤阴县第一小学的教员职位,按照中共豫陕区委的指示开展革命工作。他用老师这个身份做掩护,在学校里搞秘密活动。那时候,何名臣也来第一小学教书,两人经常一起商量工作,培养和发展党员。
为了和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任铭阁利用父亲和汤阴县邮局局长薛聘之的关系,化名任伴竹和豫陕区委通信。每隔一两天,他就去邮局取一次信,后来为了不让薛聘之起疑心,又让一小学生薛汝栋,就是薛聘之的弟弟,帮着代收邮件,这样保证了联系的及时性,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1926年暑假期间,从开封,汲县,安阳这些地方回汤阴的学生挺多,任铭阁和何名臣就利用这个机会搞社会活动。他们召集郭天相,傅凌,苏明仁这些人商量,为了扩大革命影响,发展党的组织,支持革命军北伐,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学会。任铭阁通过同学,亲戚,朋友这些关系,联络了30多人,利用星期天,在第一小学开青年学会成立大会。
大会推选出执行委员三人,郭天相当主席,任铭阁做组织委员,何名臣管宣传。会后制定了宣言和章程,用油印印发给每个会员,还在各集镇和县城街巷张贴宣传。青年学会还办了刊物曙光,何名臣当编辑,任铭阁,郭天相,杨克修这些人经常写稿。文章有论文,小说,评论什么的,面向爱国志士和进步青年。曙光虽然只办了几期,但在汤阴县城和各个集镇影响不小,鼓舞了青年学生热情,为反对军阀,支持北伐战争造了声势。
1926年8月,中共豫陕区委改成了中共豫区委。9月,豫区委通知,决定汤阴县党组织为豫区委直属支部,指定任铭阁当支部书记。同时,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也委任任铭阁为国民党汤阴县临时党部书记。因为汤阴县那时属于奉系军阀势力范围,国共两党都是秘密组织。任铭阁就用青年学会执委的身份公开活动,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先后在汤阴发展了郭天相,成真等6名共产党员,为汤阴县播下了革命种子。
除了这些,任铭阁还在学校和社会上发动反对基督教运动,号召党员积极参加非基大同盟,揭露帝国主义用传教奴化中国人民的真相。他们编了一首儿歌,在学生中传唱,内容是基督教瞎胡闹,想灭中国不用枪炮,欺骗中国人设学校,外表行善心如虎豹,养成奴隶性丢掉爱国心,同胞快醒悟莫信基督教。这些活动有力配合了全国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10月,豫区委派人来汤阴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任铭阁根据指示,积极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在工人,农民以及会匪中做了不少工作。1928年2月,河南党组织被破坏,汤阴县直属支部的党团员名单被抢走,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密令通缉任铭阁等人。在白色恐怖下,任铭阁等人隐蔽到乡间,和上级党失去了联系。任铭阁的革命活动时间不算长,但他为汤阴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话说回来,任铭阁从1925年投身运动开始,就一步步深入革命工作。五卅惨案让他看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他和同学们去俱乐部接触共产党员,那时候就开始推销向导和中国青年这些刊物。这些杂志内容讲革命道理,批判军阀和帝国主义,任铭阁一边卖一边和买的人聊,扩大影响。反帝活动包括游行,签名请愿什么的,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入党后,任铭阁在党支部负责青运学运,就在汲县发展党员。何名臣他们几个是汤阴人,加入党后成了骨干。这为后来回汤阴工作提供了人手。春节前失联那事,任铭阁没慌,通过写信恢复联系,显示出他的机智。
回汤阴后,任铭阁在第一小学教书,何名臣也来帮忙,两人配合默契。他们不光教课,还选学生培养,逐步发展党员。邮局联络方式挺巧妙,任铭阁先自己去取信,后来用薛汝栋代劳,避免暴露。这确保了豫陕区委的指示及时传下来。
青年学会的成立是关键一步。他们召集人商量,决定办这个组织来扩大影响。联络30多人不容易,任铭阁用各种关系拉人。成立大会在学校开,选出委员,制定宣言章程,张贴宣传,这些步骤一步步来。曙光刊物是宣传工具,任铭阁他们写稿,内容接地气,讲反帝反封建,支持北伐,青年看了热情高涨。
支部成立后,任铭阁当书记,双重身份,国民党那边也委任他。这在当时国共合作期常见,但他重点发展共产党员,郭天相他们6人加入,就壮大了队伍。反对基督教运动是反帝一部分,他们用儿歌宣传,简单易懂,在学生中传播快。
豫区委检查后,任铭阁在工人农民中工作,支持北伐。具体包括分发传单,组织讨论什么的。1928年破坏事件来得突然,名单被抢,通缉令下,任铭阁只好隐蔽乡间,联系断了。
来源:策略rF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