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 从《沉默的荣耀》到军博家书,读懂“若一去不回”的信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7:26 1

摘要:《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的这句台词,如惊雷般击中了无数观众。它并非艺术虚构,而是千千万万隐蔽战线英雄的真实写照——其中,正包括军事博物馆珍藏的一封家书:侯文理写给儿子侯希贤的最后一信。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的这句台词,如惊雷般击中了无数观众。它并非艺术虚构,而是千千万万隐蔽战线英雄的真实写照——其中,正包括军事博物馆珍藏的一封家书:侯文理写给儿子侯希贤的最后一信

军博馆藏·侯文理写给儿子侯希贤的家书

这封泛黄的信纸,写于1949年9月30日。彼时,侯文理已接受赴台潜伏任务,明知前路凶险,仍以最平实的笔触叮嘱儿子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要每天写日记、练字,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字里行间皆是一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托。他写道:“我们家道清贫,样样都要从俭朴上去做,我虽然做公事多,但终于落得两袖清风,仍不失清贫,值得你们学习的就是‘不贪不怕’,希望你们永远记着这四个字。”“不贪不怕”这四个字,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家训,更是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写照。

侯文理

就像《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与妻子“约法三章”时流露的眷恋与不舍,侯文理在登上南下列车前对妻子说的“先保国,后保家”,同样饱含着对家庭的深情与对使命的坚毅。侯文理到台湾后,仅用两年时间就打入了国民党保密局。然而195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历经五年酷刑折磨,于1958年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不止侯文理,革命者为祖国、为信仰前仆后继。林正亨牺牲前在牢房地板刻下绝笔诗《明志》:“乘桴泛海临台湾,不为黄金不为名,只觉同胞遭苦难,敢将赤手挽狂澜。”李苍降在《与妻诀别书》中写下“我不怕死,许多同志都笑着勇敢地赴死。我们的死将还有些意义”。朱枫面对保密局特务平静地说:“我们难逃一死,但是,我们能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台湾流第一滴血,我们将光荣地死去!”这些真实存在过的人,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沉默的荣耀》之所以动人,在于它没有神化英雄,而是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有牵挂有软肋的普通人。正如这封家书所呈现的,侯文理既是坚定的革命者,也是牵挂孩子成长的平凡父亲。这种真实感,让信仰不再遥远,让牺牲更具重量。

如今,这部剧的热播让无数观众自发前往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献花缅怀。正如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所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先烈的坚守与忠诚,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而军事博物馆珍藏的这封家书,正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实物见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是不惧死亡,而是明知前路凶险,仍为信仰一往无前。就像那首在台湾曾流传的歌谣所唱:“安息吧,死难的同志,别再为祖国担忧。你流的血照亮着路,我们会继续向前走!”

2019年1月23日,侯文理烈士后代向军事博物馆捐赠文物

撰稿丨赵慧媛、崔嘉朔

编辑丨崔嘉朔、刘江丽

编审丨杨 沐

投稿邮箱丨xmt@milmuseum.com

来源:军事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