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则典型案例,让失地农民熊某的维权故事走进公众视野,也让司法守护民生的正能量温暖了无数人。这场跨越数年的养老金纠纷,最终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圆满解决,不仅为熊某追回了应得的权益,更彰显了法治对弱势群体的坚实保障。
2025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则典型案例,让失地农民熊某的维权故事走进公众视野,也让司法守护民生的正能量温暖了无数人。这场跨越数年的养老金纠纷,最终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圆满解决,不仅为熊某追回了应得的权益,更彰显了法治对弱势群体的坚实保障。
时间回溯至2017年,作为被征地农民的熊某,先后在区农保局、区社保局办理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足额缴纳了相关费用。2018年2月,区社保局为其制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证,次月起正常发放养老金,生活的保障让熊某安下心来。然而同年8月,区社保局以“同时参加两种保险违反规定”为由,突然停发了他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这份突如其来的“断供”,让熊某的晚年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找回自己的合法权益,熊某踏上了诉讼之路,可一审、二审、再审均因“超过起诉期限”被驳回,维权希望一次次濒临破灭。就在他陷入绝望之际,检察机关的介入成为了转机。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检察院受理监督申请后,没有简单以“超过起诉期限”结案,而是深入调查案件核心——通过查阅政策文件、走访社保部门,查清了纠纷根源:机构改革前区社保局与区农保局业务独立、信息不通,才导致熊某误缴两种保险;而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等规定,熊某已达城镇职工退休年龄,完全有权优先选择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区社保局的停发行为实则违法。
在明确事实与法律依据后,检察机关一方面向熊某耐心解读政策,帮他理清权益选择;另一方面于2023年4月向区社保局制发检察建议,不仅要求恢复熊某的养老金发放,更督促其全面摸排辖区失地农民养老待遇情况,切实保障群众选择权。接到建议后,区社保局迅速整改,不仅恢复了熊某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还补发了此前停发的款项,并在检察机关主持下与熊某达成和解。至此,这场耗时数年的维权案终于画上句号,熊某的晚年生活重新有了稳定保障。
更令人欣慰的是,此案的解决并非个例。区社保局以此为契机,对辖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建档,深入乡村宣传政策,目前已为51532名失地农民完成资格认定,其中38601人选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931人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数千人已顺利领取养老金。从“一人维权”到“众人受益”,检察机关的监督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违法行为,更推动了社保部门工作的规范化,让更多失地农民享受到政策红利。
这场纠纷的解决,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不回避问题、不敷衍群众,用细致的调查、精准的监督,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关乎社会公平与和谐,而此案无疑传递出一个坚定信号:无论维权之路多曲折,法治始终是守护民生的坚实后盾,每一个普通人的合法权益,都将在司法的阳光下得到充分尊重与保障。
需要我将这个案例整理成适合在社交媒体传播的短文案吗?这样能让更多人快速了解这个正能量故事,也能进一步普及相关社保政策。
来源:坦荡的豆浆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