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流感,这种病毒也活跃起来了!目前尚无特效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7:14 1

摘要:根据中国疾控中心11月6日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流感病毒(17.5%)、鼻病毒(12.4%)、肠道病毒(6.7%);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鼻病


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随着近期寒意渐浓,嗓子疼、咳嗽、感冒发烧统统找上门,让不少市民心力交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季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室内通风减少,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传播。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11月6日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流感病毒(17.5%)、鼻病毒(12.4%)、肠道病毒(6.7%);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鼻病毒(10.6%)、呼吸道合胞病毒(8.5%)、流感病毒(4.2%)。

一、什么是鼻病毒?

什么是鼻病毒?感染鼻病毒后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应对?针对这些问题,11月12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对此一一进行解答。

“鼻病毒又称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人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普通感冒常见的病毒,约有30%-50%的成年人及儿童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李升炉主任介绍,鼻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主要通过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可在器物表面存活数日,因此也可通过器物—手—鼻的接触而传播,尤其在秋冬季节活跃度更高。

其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鼻腔粘膜处,对酸、热、碱等多种不良环境均不敏感,且繁殖力旺盛。目前已经被检测出的鼻病毒有一百多种亚型,主要通过飞沫及其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鼻病毒普遍易感,因鼻病毒的型别众多,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李升炉主任强调,该病毒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因此,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及其婴幼儿都可能成为鼻病毒的易感人群。

李升炉主任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鼻病毒没有针对的疫苗和对应抗病毒药物,感染后主要采取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手段。

二、感染鼻病毒后有哪些危害?

“鼻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上呼吸道,对于成人来说,主要会引起普通感冒,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等症状。”李升炉主任介绍,感染鼻病毒后还可能伴随轻微发烧、头痛和疲劳等症状。大多数人症状持续7至10天后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然而,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来说,鼻病毒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比如,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影响,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使其加重病情,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等眼部不适症状,部分人可能发展为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尤其是儿童,鼻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三、如何预防和应对鼻病毒?

“想要远离鼻病毒,“预防”是最关键的一步。”李升炉主任强调,预防鼻病毒感染需注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外出归来或接触公共物品后,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机会。保持规律作息、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每天适量运动并保证充足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接触感染源,避免与感冒患者近距离接触,并做好防护。

李升炉主任提醒,若已出现感冒症状,不要慌张,多数可自愈。应对措施包括多饮水、多休息以促进恢复,减轻症状;根据症状使用感冒药进行对症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因鼻病毒属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注意手部卫生,妥善处理使用过的纸巾并立即洗手;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防止传播他人。若症状持续恶化,如高烧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应及时就医。

“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对其他病毒感染没有帮助,同时,无论是哪种病毒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都是没有益处的。”李升炉主任特别提醒道。

四、如何预防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11月10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围绕“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专家表示,当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

一般来说,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普遍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喉疼痛、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不同病毒感染也有不同特点。那么,大众又该如何区分呢?

1.普通感冒:通常起病急,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咽喉干痒或疼痛等。少见发热或仅为低热,全身症状较轻。应以对症处理为核心,建议多休息、适量补水、保持饮食清淡,并注意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2.流行性感冒(流感):典型表现为高热(39~40摄氏度),常伴有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显著乏力等全身症状,多合并咽痛、干咳、鼻塞等呼吸道表现。

接种流感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手段。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高热时降温、咳嗽剧烈时止咳祛痰,同时建议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

3.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随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发热程度以中高热为主,若持续不退,常提示病情较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同时保证充分休息与均衡营养。若干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酌情应用镇咳药物改善症状。

4.新冠病毒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特殊表现。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为主,如高热时采取降温措施,咳嗽咳痰明显时使用相应药物治疗。

中医养护方面,日常可按摩足三里、合谷等保健穴位,有助于提升正气;饮食宜清淡温和,避免辛辣生冷之品。

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特征性表现为咳嗽、气促、喘息,婴幼儿患者常出现喂养困难。重症病例可见口唇发绀、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等缺氧表现。轻症患者以止咳化痰、平喘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接受氧疗、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必要时进行抗病毒干预。

6.鼻病毒:主要表现为轻症感冒,会有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典型症状。

五、预防呼吸道疾病,要警惕生活中的坏习惯

1.不认真洗手

手是病菌传播的“头号桥梁”。手经常触摸桌椅、电梯、门把手等公共物品,如果饭前、如厕后或外出回家后不认真洗手,易把病毒带入口鼻,引起呼吸道疾病。正确七步洗手法需覆盖“掌心、手背、指缝、指尖、拇指、手腕”。

2.共用餐具和水杯

唾液是呼吸道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共用水杯、吸管或餐具,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建议每个人都自备水杯。

3.公共场所不戴口罩

冬季天气寒冷,大家喜欢聚集在温暖的室内,空气流动变差。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飞沫传播的风险增加。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中的病毒,是简单有效的防护手段。

4.穿衣不当

人体的背部、脚部、头颈部等部位容易受凉,应根据气温变化和活动量,及时增减衣物。

5.不爱喝水、偏食挑食

饮水不足容易出现咽干、唇裂、干咳。建议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将有助于身体恢复能量,增强免疫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胸科医院 杨正强

(编辑ZS)

来源:湖南医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