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日,在位于光明区的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内,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U20足球决赛落幕。东道主广东队在常规时间与湖北队战成1∶1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以3∶5摘得银牌。
11月12日,在位于光明区的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内,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男子U20足球决赛落幕。东道主广东队在常规时间与湖北队战成1∶1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以3∶5摘得银牌。
当晚,5000余名观众齐聚足球场,有来自光明科学城的科研人员、本地高校的青年学子、周边社区的居民,还有专程从香港、澳门赶来的青年代表。他们共同见证的,不仅是一场青春对决,更是一座科学之城与体育精神的深度交融。
十五运会U20男足决赛选择落户光明,绝非偶然。光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伴随科学城建设提速,现代化文体场馆拔地而起,交通网络日益便捷,公共服务持续完善,为承接国家级赛事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场“接球”的青春盛宴,恰如一记精准长传,将体育激情、科技创新与城市梦想紧密串联,也让光明在赛场内外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城市气质。
一片绿茵
托起世界梦想
在光明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一片占地近20万平方米的绿茵天地悄然改变着人们对这座科学城区的认知。
这里,是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十五运会14场足球赛事的主战场,也是未来湾区足球人才的摇篮。
它足够“硬核”:万人专业中心球场、运动员保障中心、全民健身馆、足球公园一应俱全;天然草皮经国际权威机构Labosport检测,评分高达97分,创国内纪录;人造草场地获FIFA Quality Pro认证,达到举办国际顶级青少年赛事标准。
它也足够“聪明”: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安防、照明、设备联动一体化,赛事组织高效有序;光伏板覆盖看台与停车场,搭配超充桩与储能系统,打造“光储充放”绿色能源示范场景。
自启用以来,这里已承接亚足联U20亚洲杯、中国足协青训锦标赛、深圳城市联赛等多项高水平赛事。中国男足原主教练伊万科维奇曾在此集训后表示:“球队上下都对这次集训的场地等条件感到非常满意。”
一次赛事
激活城市脉动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这是光明区对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最深刻的理解与实践。
作为十五运会男子U20及U18足球项目的主要承办地,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所在的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正以一场家门口的体育盛会为契机,推动环境、服务、产业、文化多维升级,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能量”,书写新时代“以赛兴城、以城育赛”的生动样本。
围绕足球基地,李松蓢社区全面启动“精致街区”微更新行动:拆除冗余围墙,打通视觉通廊;增补绿道与口袋公园,提升慢行体验;优化交通组织,增设临时公交专线、共享单车调度点和多处便民服务驿站。市民从地铁站步行至赛场仅需10分钟,“观赛+休闲+消费”实现无缝衔接。夜幕下的蓢新路,彩灯与发光字交相辉映,三角梅沿街盛放,昔日的普通街巷变身沉浸式赛事主题街区,成为居民争相打卡的“网红路”。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联动与经济激活。光明区正规划建设“足球科技产业示范园”,聚焦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损伤康复、AI赛事转播、数字体育内容等前沿领域,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同时,支持本地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探索“赛事IP+文旅消费”融合模式。社区推出的“1436美食地图”串联起“公明三宝”等特色餐饮,配合“凭票根享折扣”等惠民举措,有效撬动“票根经济”。商户老李感慨:“客流翻了几倍,生意比平时好太多了!”
而体育的涟漪效应,早已超越足球本身。茅洲河上,赛艇划破碧波;虹桥公园内,骑行队伍络绎不绝;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里,骏马奔腾……十五运会点燃的,是整座城市的运动热情。依托小轮车、马术、足球等全运赛事场馆群,光明正加速构建“15分钟文体生活圈”,全力打造“湾区户外运动之区”。
一粒种子
孕育未来希望
场馆筑基,人才铸魂。光明深知,真正的足球发展不在一时热闹,而在系统培育。
早在2021年,光明便入选全国首批县域足球典型。2022年,中国足协与深圳市政府携手,在光明共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覆盖U10至U15全年龄段梯队建设。“我们不仅仅关注孩子们足球方面的成长,同时也关注他们的教育和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全面发展的人。”基地总监哈利·辛克格拉文强调。
为保障“踢得好、学得好”,深圳市足协与光明区教育局、文体局签署体教融合协议,推动精英队员就近入学。目前,60余名梯队球员在李松蓢学校就读,另有30名男女足队员在深圳外国语学校光明校区接受文化与专业双重培养。
校园足球同样蓬勃生长。近期,教育部公示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认定结果,其中光明区有6所学校榜上有名,分别是光明区龙豪小学、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光明区凤凰培英文武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光明学校、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和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截至2025年,光明已有20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这些学校各具特色,如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构建“硬件-师资-课程-文化”四位一体模式;凤凰培英文武实验学校形成“普及-提高-专业”三级课程架构;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营造“班班有球队,人人有参与”的氛围。
一条从“课程普及-训练提升-赛事锤炼-文化浸润”的闭环路径,正在光明成型。中长期,光明区将深化体教融合与市区共建机制,系统完善从小学、初中、高中到专业队的贯通式人才培养通道,推动更多学校创建足球特色校。
一记长传
共振足球科创
人们常问:一座以科技创新为标签的城市,为何对足球倾注如此深的热情?
答案就藏在光明独特的发展逻辑里——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实验室里的理性之光,也需要绿茵场上的生命律动。顶尖科研人才之所以选择扎根光明,不仅因为这里汇聚了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更因为这里有奔跑的少年、沸腾的赛场,以及一种可触可感、充满温度的城市生活。
这种舒展从容的城市气质,早已融入光明的肌理。“山水连城、烟火漫城、科学趣城”的城市形象,正通过200余座星罗棋布的公园、超过35平方公里的公园绿地、380多公里的远足郊野径与城市绿道以及约25公里休闲骑行道,转化为市民日常的诗意栖居。
这份宜居宜游的活力氛围,得益于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已开通,13号线二期北延段建设提速,“三地铁时代”指日可待;广深港高铁与赣深高铁在光明十字交汇,25分钟直达广州南站,34分钟通达香港西九龙,湾区核心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光明的魅力,更在于文、商、旅、科深度融合所激发的持久吸引力。今年“五一”正式开放的深圳科学技术馆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深圳市“新时代十大重大文化设施”之一,馆内设24个主题展区、950余项互动展项,开馆即成人气高地,持续吸引八方来客。
正是依托这样深厚的城市底蕴,十五运会的落地恰逢其时。它让外界看到:光明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也是青春梦想的热土;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承载地,也是全民共享的活力家园。
当终场哨响,灯光渐暗,但属于光明的故事仍在继续。那记划破天际的长传,早已超越体育本身——它是一次城市形象的重塑,一次湾区协同的实践,更是一封写给未来的邀请函:
来光明,接住属于你的精彩!
来源:刃牙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