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痛、睡不好?可能是血压在“报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6:54 1

摘要:刘叔是社区里最爱下象棋的退休老师,平时看起来精神抖擞、笑声爽朗。一次象棋赛后,他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没有胸痛,也没有明显的心悸。家人以为是低血糖或疲劳,劝他喝点红枣水休息。两小时后,刘叔在家里摔倒,送医院急诊检查才发现: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2

刘叔是社区里最爱下象棋的退休老师,平时看起来精神抖擞、笑声爽朗。一次象棋赛后,他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没有胸痛,也没有明显的心悸。家人以为是低血糖或疲劳,劝他喝点红枣水休息。两小时后,刘叔在家里摔倒,送医院急诊检查才发现: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2 mmHg,伴随脑出血。若当时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并干预,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血压:看不见的血管压力

我们可以把一个健康的血管想象成一条有弹性的橡胶管,血液顺畅地流淌其中。长期过高的血压,就像给这条橡胶管持续施加巨大的水压。

初期:管壁为了承受压力,会慢慢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这就是动脉硬化。

中期:僵硬的血管内壁容易出现破损,血液里的脂质等物质会像锈垢一样沉积在破损处,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通道越来越窄。

后期:在某一瞬间,过高的压力可能直接冲垮不堪重负的血管(脑出血),或者让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彻底堵死血管(引发心梗、脑梗)。

血压问题的信号不容忽视

尽管“沉默”,但“杀手”在行动时,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由于这些症状太普通,极易被我们忽略:

一、头部不适:持续的钝性头痛,尤其是后脑勺部位;眩晕、耳鸣,感觉站不稳。

二、心脏的“抱怨”: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

三、睡眠的警示: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差。

四、感官的变化:一过性的视物模糊,或者眼前有“小黑点”飞舞。

五、莫名的疲惫:长期感到乏力、精力不济。

请记住一个关键:这些症状并非高血压独有,但如果您是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体型偏胖、长期精神紧张或口味偏咸,一旦出现上述任何症状,第一个要怀疑的,就是血压问题。

“沉默杀手”的目标——心、脑、肾

高血压的破坏是全身性的,它的主要“靶器官”包括:

心脏:长期高压工作,心脏会像被过度锻炼的肌肉一样,变得肥厚(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硬化则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大脑:脑动脉硬化是脑梗死(脑卒中)的基础;而脆弱的血管破裂则导致脑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

肾脏:肾脏是血管的“集散地”,高压会损害肾小球,导致肾功能衰竭,最终需要透析维持生命。

眼睛:损伤眼底动脉,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精密的房子,血管就是遍布全屋的“水管系统”。高血压就像常年水压过高,最终不是让水管爆裂(脑出血),就是让连接水管的珍贵电器(心、脑、肾等器官)因长期冲击而短路、报废。

擒住“杀手”——

防控结合,终身管理

好消息是,这个“沉默杀手”是可防、可控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防控高血压需要“五驾马车”并驾齐驱:

一、知己知彼:定期监测是前提。正常成年人:至少每年测一次血压。

二、健康生活方式:最经济有效的“降压药”。(一)减体重:体重每减少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二)放宽心: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睡眠。(三)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是血压的“助推器”。

三、科学药物治疗:关键时期的“稳定器”。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医生会建议启动药物治疗。切记不要自己随意换药、停药,任何调整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不能“难受就吃,不难受就停”。

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是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的核心。

如何自我筛查

一、选对仪器:推荐使用自动臂式血压计,避免腕式计的误差。

二、测量时间:早晨起床后、餐前、安静坐姿 5 分钟后测量,记录三次,取平均值。

三、家庭血压监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首次将可穿戴设备纳入血压监测手段,帮助捕捉“白大衣效应”和夜间血压波动。

四、记录与追踪:使用手机APP或纸质表格,标注日期、时间、情绪、运动、饮食等因素,便于医生评估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不一定会让患者感到胸口剧痛,却会在不经意间侵蚀血管、削弱心脏、威胁脑部。认识它、测量它、干预它,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健康守护。

本文来自【现代保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