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40亿吸金无数!诺特兰德屡曝质量问题,研发短板藏隐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6:57 1

摘要:常看电商直播的网友,大概率对“诺特兰德”这个名字不陌生。这个主打膳食营养补剂的品牌,靠着1.9元、9.9元的复合维生素,在直播间里迅速圈粉吸金。

常看电商直播的网友,大概率对“诺特兰德”这个名字不陌生。这个主打膳食营养补剂的品牌,靠着1.9元、9.9元的复合维生素,在直播间里迅速圈粉吸金。

如今它的产品已覆盖钙铁锌、DHA、叶黄素等多个品类,近千个SKU让它稳坐行业头部,还拿下“连续4年膳食营养品全国销量第一”的认证。

2024年“双11”期间,它更是登上抖音商城快消行业榜单TOP1,成为唯一10天销售额破亿的品牌。

但在高销量的光环下,诺特兰德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屡次抽检不合格、消费者投诉产品变质和功效不符,以及被取消高新技术资质的消息。

都指向了它在质量管理和研发上的短板。流量撑起的神话,能否经得住品质的考验?

北京的小葵因过敏性皮炎,常年需要补充维生素B。不久前她刷到诺特兰德直播间,1.9元的复合维生素B让她心动不已,毕竟药店同款价格要高不少。

可仔细一看配料表,她却打了退堂鼓。这款咀嚼片的主要成分是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都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真正的维生素B含量低到可怜,对缺乏者根本起不到作用。

小葵遇到的这款血橙味复合维生素B,正是诺特兰德的开山爆品。首瓶1.9元、复购9.9元的定价策略,让它在抖音旗舰店的销量轻松突破1200万瓶。

另一款主打养肤的维生素C+E烟酰胺咀嚼片,24.9元的单价也卖出了近600万瓶的成绩。

低价确实是诺特兰德最有效的流量武器,但也让它深陷“智商税”的质疑。不少消费者发现,这些热销品更像是“调味糖果”,有效成分含量远不如药品,甚至不如一些正规食品。

更关键的是宣传话术的“擦边球”。诺特兰德多数产品仅属于“运动营养食品”,但在达人直播间里,却常被包装成“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品。这种夸大宣传,让不少消费者感觉被误导。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诺特兰德的投诉不在少数。有人反映收到的产品已经变质,有人吐槽吃了几个月完全没效果,还有人直指品牌“挂羊头卖狗肉”,宣传的功效根本没有依据。

消费者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监管部门的通报多次给诺特兰德的质量敲响警钟。2024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显示。

诺特兰德旗舰店销售的牡蛎锌镁硒片,维生素B1含量既不符合国标,也没达到标签标示要求。

这款不合格产品由济南斯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而济南斯伯特正是诺特兰德商标持有者山东斯伯特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核心生产基地。这并非该工厂首次“出事”。

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曾通报济南斯伯特生产的维生素C+E+烟酰胺微泡球不合格,同样是维生素B1项目不达标。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批不合格产品共生产了48836瓶,且已全部销售完毕,后续召回工作的效果不得而知。

除了自有工厂,诺特兰德的合作代工厂也出现过质量问题。2023年11月,其委托宁波吉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软糖,被查出钠含量与标签标示不符。

自有工厂和代工厂接连“翻车”,暴露的是诺特兰德品控体系的全面漏洞。作为膳食营养补剂品牌,核心的营养成分含量都无法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

值得注意的是,两次抽检不合格的产品都涉及维生素B1含量问题,这说明问题并非偶然,而是生产环节存在系统性缺陷。

但诺特兰德对此似乎并未重视,直到2024年仍在出现同类问题。

诺特兰德能在短短几年内做到年销40亿,靠的不是产品研发,而是一套极致的流量打法。品牌创始人李松早年是运动蛋白粉销售员。

2011年成立商贸公司后,积累了丰富的渠道经验。

2018年诺特兰德成立后,李松避开了头部主播的高额坑位费,转而拥抱中小达人。这种“广撒网”的策略,既降低了推广成本,又能快速测试市场反应。

从平台公开的分销政策来看,诺特兰德的佣金比例相当诱人。9.9元的血橙复合B族维生素,基础达人能拿30%佣金,头部达人比例更高;

19.9元的新一代B族维生素,基础佣金比例直接给到50%。

高佣金激励下,达人带货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诺特兰德内部对接达人的团队超过300人,其中内容团队就有上百人,累计合作达人超50万,每天有1万以上的主播在为其带货。

这套打法迅速见效,2021年山东斯伯特营收突破24亿元,2022年直接飙升至40亿元。为了巩固地位。

诺特兰德还签约了张继科、王濛等运动员,以及贾乃亮、陆毅等艺人,进一步扩大品牌声量。

线上爆火后,诺特兰德开始向线下渗透,入驻药店、超市和奥特莱斯,试图打造“全渠道品牌”。但在竞争最激烈的维生素品类。

它的优势正在减弱,2024年“双11”期间,其明星维生素C咀嚼片在淘宝热卖榜都未进入前五。

更尴尬的是品牌身份的“模糊”。不少消费者以为诺特兰德是捷克知名品牌NUTREND的进口版,实际上二者毫无关联

李松早年曾代理过NUTREND,但如今的诺特兰德是纯本土品牌,这种“蹭名气”的嫌疑,也让品牌口碑打了折扣。

靠流量和低价撑起的高营收,终究难掩研发的短板。2024年5月,山东省科技厅取消了149家企业的高新技术资质,济南斯伯特赫然在列。

高新技术资质被取消,通常是因为研发费用占比、科技人员占比或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此次取消的起始年度为2022年,这意味着早在三年前,诺特兰德的研发投入就已经不足。

天眼查数据显示,山东斯伯特从2022年起就没有新增发明授权和发明公布专利,所有新增专利都是外观设计类。

对于一家宣称“膳食营养领域知名品牌”的企业来说,没有核心技术专利的支撑,产品竞争力可想而知。

研发投入不足的背后,是畸形的成本结构。以9.9元60粒的维生素B为例,光给达人的佣金就占了3元以上,再加上平台服务费、物流成本和营销费用,留给生产和研发的资金所剩无几。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在保健食品行业并不少见。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曾指出,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大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只能靠低水平仿制和低价促销竞争。

艾媒咨询CEO张毅曾表示,保健品行业的未来在于产品创新,只有满足消费者的功效预期,才能跳出低质量内卷。诺特兰德显然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仍在靠低价引流和达人带货维持增长。

更严重的是,高新技术资质被取消后,济南斯伯特还可能被追缴此前享受的税收优惠,这无疑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如果继续不重视研发和品控,诺特兰德可能会重蹈很多网红品牌“昙花一现”的覆辙。

结语:从1.9元维生素爆火到年销40亿,诺特兰德的流量玩法确实值得借鉴,但食品行业的核心永远是品质。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的今天,靠夸大宣传和低质低价吸引来的流量,终究会因质量问题而流失。

对于诺特兰德来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膳食营养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摒弃“重营销轻研发”的思路,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控上。只有靠经得起检验的产品,才能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真正实现长久发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