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11,比价折磨死我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7:03 1

摘要:Ruth是一家品牌的电商运营,见证大促从热闹非凡走向沉寂,也经历业绩从大卖到内卷。今年,人们以为它将在平静中结束时,可能并不知道比价风潮卷土重来,成为像Ruth一样商家最头痛的难题。

“头一次,我这么想双11赶快结束。”11月上旬,第一个完整星期快要结束时,年度大促进入最后冲刺,Ruth却吐槽说,“下辈子不敢做电商了。”

Ruth是一家品牌的电商运营,见证大促从热闹非凡走向沉寂,也经历业绩从大卖到内卷。今年,人们以为它将在平静中结束时,可能并不知道比价风潮卷土重来,成为像Ruth一样商家最头痛的难题。

比价让双11的火药味陡然上升,电商圈也弥漫着紧张氛围。社交媒体上,有人问“巡价组的消息可靠吗”,有人称“已多次被罚快失业了”,也有人表示“瑟瑟发抖”。商家群里,有人分享被平台直接跟价的经历,有人因为商品下架,直言“老板都要灭了我”。

Ruth说,母婴组同事在直播时,因平台价差,被当场抓包,直接跟价,还要罚款。小二告诉她,晚上直播要留人值班,务必去前台检查,竞对平台的官旗和旗舰店,1件到手价、凑单价都不能价高。

Ruth说:“我很想骂人,今年这个双11,折磨死我了!”

01
“控价组天天通报我”

从9月开始,品牌的电商部门就已忙得不可开交。“一天天都在(和小二)扯皮。”一位商家曾告诉亿邦动力,前脚某平台上5折券使品牌迅速破价,后脚另一平台发来补贴券,没多久其他平台小二找过来,要求多平台同价。(参考阅读《双11低价新套路》)

比价高潮出现在11月。大促临近,平台加强巡查和监控,小二打给商家的电话,不分工作与休息时间,也不管是白天黑夜。“控价组天天通报我。”Ruth说,有次她和家人正在吃饭,小二打电话过来,婆婆觉得孕期还这样,有些不高兴了。

以往大促,满减与优惠均由商家出资,品牌可自行决定折扣力度和进度。但今年双11不同,平台一改常态,拿出真金白银,独自或联合商家推出优惠券。但是,不同平台营销节奏和折扣力度差别很大,品牌很难同时在全渠道保持统一价格。

消费者在平台之间看到的价差,并非商家刻意压价,可能是商家享受了平台层面的优惠(不同平台供货价相同),比如抖音优惠券等。“平台小二不会管这些,他只会让你拉齐。”一位商家说,不能让他所在的平台出现“高价”问题,你得全平台价格统一。

一家平台发优惠券,很快另外几个平台的小二也会找过来,要求统一价格。根据亿邦动力了解,不同平台内部可能都有类似巡查的团队,负责监控商家店铺,查图片描述和详情页的价格,有些还涉及直播口述、达播口述、隐藏福利、客服福利和团长福利等。

据悉,许多巡查环节甚至已经自动化,查到就会转给小二,让小二去找商家。一位商家的运营告诉亿邦动力,他曾在后台看到罚单,最后要看领导层如何沟通。当然,小二也常常会事先提醒和沟通,比如活动开始前,重点跟价哪家平台以及折扣力度等。

亿邦动力曾独家披露,商家参与双11大促,要测算好每个链接的优惠券及券后价,也要衡量不同平台的折扣率;一旦报名参与大促,平台活动优先级高于商家自主设置,也就无法临时修改价格和时段等。但计算折扣和券后价,涉及的因素很多,其实并不容易。

一位商家称,双11大促期间,原本在淘天能拿到20%补贴,但因为京东采销比价,只能选择放弃,他想在淘天提价卖,但不符合淘天推流机制,最终商品无法推流。另一位商家说,晚上7点至12点直播,为了保证直播间低价,他们必须在同时段把其他平台的货品先下架,等过了0点再次上架。

有商家称,今年双11,抖音的商品卡是正常价格,券多发在直播,限时30分钟,而京东和天猫的券,时效是24小时。因此,他们在抖音的直播结束以后,马上也要去调整其他平台的商品价格,让全网同价。

02
库存“噌噌就被撸空了”

为了避免比价,商家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在不同平台设置不同赠品或者货盘组合和直播间“拍1发2(保持全网同价,但叠加优惠券以后,拿到不同的产品)”。

沫檬建材旗舰店在京东主推马桶清洁剂,抖音为管道疏通剂;小熊旗舰店在不同平台推同一款和面机,但盖子外观不同;不少品牌在不同平台采取不同套装,比如在抖音卖2瓶装和4瓶装,在京东则卖3瓶装和5瓶装。

如赠品等显著影响价格,也会被提醒。多位商家称,有小二告诉他们,不能堆叠赠品,取消返现和晒单等。10月下旬,一位商家参与某平台抽奖、抢红包、半价免单等,受到另一平台小二提醒。“第一次发现10分钟内调整,则不落罚,否则对应型号前台玩法转化成价格,第二次发现全店型号对应玩法转化为价格,费用由品牌承担。”他说。

错品机制,也并非总能奏效。一位大家电商家称,他们这个行业没多少主打单品,商家不想被乱价,可以根据平台做货品调整,但执行起来很难。“他看到你在别的平台上卖很好的品,不给他上,一样闹。”该商家称,除非华为苹果这种量级,小二不敢动价格。

如果非要保持全网同价,商家只能降低价格供应。考虑到毛利保护、推广费、平台扣点等已事先约定,商家能动的就只能是“自己挣得少点儿”。降价有时是商家主动,但更多时候是被牵着走,比如暗券自动跟价和地区降价叠加折扣。特别是半夜设置的折扣,商家一没盯住,库存“噌噌地就被(用户)撸空了”。

不过,比价的影响也有分化。中高价格段主要由品牌商家占据,特别是行业头部品牌,全网价格几乎都保持一致。比如在家电领域,海尔、格力和九阳的抖音直播间和京东店铺,价格和赠品机制保持同步。

许多中高价位的品牌,不仅放弃比价,反而有涨价趋势。娇韵诗双萃精华,去年券后1191.03元,今年券后1251元,赠品还少了;某湿厕纸品牌,80抽8包,去年双11卖99.64元,今年卖130.91元。某宠物冻干,2800g,去年双11卖1356. 77元,今年双11期间卖1439元。

在中低价格段,多数以电商渠道为主的品牌,成为这次比价的重灾区。一位商家告诉亿邦动力,他们在某平台的费用占到40%左右,再去打折就很难赚钱。但该平台是他们的主力销售渠道,除非老板有魄力,否则没法砍掉一个大销售渠道。

因此,即使面对平台严苛要求,许多商家也只能“一边咬牙切齿一边卖”。有商家称,必须紧盯直播间,要么赶紧改价,要么下架,“不然就太惨了”。不过,也有商家告诉亿邦动力,今年双11全网同价,退出平台优惠券活动,所以也不怕全网比价。

03
“今年大家都急了”

一位大家电商家告诉亿邦动力,比价并不是今年才有,“但今年大家都急了”。经济低速和消费调整,加剧了商家之间的存量竞争。此时,平台下场发优惠券,刺激用户下单囤货,无疑更是平添一丝紧张的气息。

在直播和社交电商快速崛起的年代里,货架电商往往是网友口中的“扛价平台”,被不少商家用来做价格标杆。人们打开直播间,经常可以看到主播展示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的商品价格,然后再拿“地板价”逼单。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称,他们给货架电商供货,上下架商品需要采销审核,供货合同对商品价格也有明确要求(比如品牌方各渠道和店铺中的同款商品价格低于合作方,视为违背合同条款),在直播间跟价商品因违规产生的费用由品牌方承担。

过去水大鱼大,几乎所有商家都在抢增量。但现在时代转身,平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品牌,谁也不想做冤大头。一位前京东采销负责人称,直言有人给京东扣帽子,怒斥部分品牌搞“价格歧视”,把京东当“高价傻子”扛价,为新采销“守护低价”的血性感到骄傲。

11月7日,亿邦动力在京东家电家居比价直播间看到,一名消费者连线称某款电视京东自营旗舰店卖得比拼多多贵,经过采销核对,比价成功。随后,采销人员称京东自营旗舰店内该款产品的价格,会在拼多多显示价格的基础上打九折销售。

相比于其他平台,京东在这次比价中颇为高调。如果说前期只是行业话题,那么10月底京东发起的全网直播比价,让比价逐渐演变为一场全民狂欢。每天10多个采销直播间(覆盖家电家居、3C数码、服饰美妆、健康、汽车和京喜等,京东App直播页面设置了“直播比价”专区,直播间右上角也有直播比价专题活动入口),接受用户连麦,提供其他平台同款低价线索。一旦比价成功,采销将现场调价至9折,发放价值1万元京豆给提供线索者。

血拼之下,京东绝大多数商品做到了全网同价,部分商品甚至是全网最低。比如,某品牌的电饭煲,券后京东售价228元,低于抖音券后254元和拼多多券后266元;某品牌256G内存的学习机,京东券后2399元,抖音补贴价后2499元。

小红书的帖子显示,双11期间,京东3C工区的部分工位贴了“3C数码比价专席”标识和“不惧比价”标语。另一个细节是,10月30日,京东公众号推文,标题强调“又好又便宜的11.11只在京东!”一个“只”字,体现了想在品质心智之上,叠加价格优势的信心。

有商家直言,如今天猫、京东和抖音电商三足鼎立,哪边也不能得罪。“现在平台自掏腰包做活动,只要不破价,其他平台不来找,其实我们是乐意的。”他说,“现在平台也算是出钱了,之前只吞不出。”

来源:亿邦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