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基金8年,靠“笨办法”跑赢99%盯盘的人:别瞎折腾,越懒越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4:55 1

摘要:我太懂这种感觉了。8年前我刚买基金那阵,比他还疯:上班摸鱼刷净值,下班蹲直播间听“大神”荐基,连吃饭都要把手机架在碗边看K线。最离谱的一次,凌晨三点梦见基金暴跌,爬起来打开APP确认,结果被弹窗广告吓了一跳,半天没缓过神。

早上刚到公司,邻座的小林又在对着基金页面唉声叹气——这是他今天第7次刷新行情了。

“昨天刚涨2个点,我一贪心没卖,今天直接跌回去,白忙活!”他戳着屏幕,手指尖都在抖。

我太懂这种感觉了。8年前我刚买基金那阵,比他还疯:上班摸鱼刷净值,下班蹲直播间听“大神”荐基,连吃饭都要把手机架在碗边看K线。最离谱的一次,凌晨三点梦见基金暴跌,爬起来打开APP确认,结果被弹窗广告吓了一跳,半天没缓过神。

那时候总觉得“勤快才能赚”,涨5个点就慌着止盈,跌3个点就连夜割肉,一年下来手续费交了小两千,收益还没余额宝高。直到有次跟我爸聊天,他叼着烟说:“你这不是投资,是给基金公司打工呢。”

这话点醒了我。后来我试了个“笨办法”,一用就是8年——不追热点、不猜涨跌、甚至连基金群都退了,收益反倒跑赢了身边天天盯盘的朋友。

第一步,选基金像挑“老实人”,不碰花里胡哨的

别再追着问“哪个代码能涨”了,主动基金像盲盒,你得赌基金经理今天有没有好好上班;不如选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纳斯达克100,它就盯着一篮子好公司,规则明明白白,不会突然给你“惊喜”。

我选基金就看三个:一是得活够久,至少经历过2018年暴跌、2020年暴涨的“大考”,没熬过牛熊的,成绩单再好看也像没写过作业的学生;二是收益别太拉胯,长期年化能到10%就行,比银行理财强点,也不用贪多;三是别太“网红”,热搜上的基金我一律不碰,越多人抢的,越容易买在山顶。

第二步,买得便宜比啥都强,就看一个数

再好的基金,买贵了也是白搭。我从不用复杂公式,就看“估值百分位”——这数就像商场折扣:百分位30%,意思是比历史上70%的时候都便宜,相当于打五折;百分位70%,就是比70%的时候都贵,跟黄牛加价一个道理。

我手机里存着个小笔记:百分位低于30%,就每周固定买500块;30%-70%就拿着不动;超过70%就慢慢卖,每次卖1/3。去年上半年沪深300到了28%的百分位,我咬着牙加了仓,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真是捡着便宜了。

第三步,定投像“上班打卡”,别跟自己较劲

最后一步最关键:别手贱。我把工资卡绑了自动定投,每周四扣500块,跟还房贷似的,到点就扣,根本不给自己“今天跌了不敢买”的机会。

这办法看着傻,但真省事儿:不用天天纠结“买不买”,发了工资先存一笔,不知不觉攒了不少;市场跌的时候,同样的钱能买更多份额,成本慢慢就摊低了。去年有次连跌半个月,我同事慌着清仓,我看了眼定投记录,反而买了更多,后来反弹的时候,他拍大腿说“早知道跟你一样懒了”。

现在我还是不盯盘,上班摸鱼改看小说,下班散步顺便遛狗。前几天小林问我收益,我给他看了眼账户——不算多,但比他折腾一年的收益高两倍。

其实投资哪有那么多“聪明招”?越想靠“技巧”赚快钱,越容易被市场耍得团团转。反而像我这样“笨一点”:选个踏实的基金,买在便宜的时候,然后该干嘛干嘛,反而能活得久、赚得稳。

毕竟咱们普通人买基金,不是为了一夜暴富,是为了攒点养老钱、给孩子存点学费——稳稳当当的,比啥都强。

来源:花丛捉迷藏的玩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