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进博会做直播的时候,董宇辉和一位外国高管用英语聊了几句,还送了一本英文版的《唐诗三百首》,这件事本来挺平常的,可视频传到网上之后,有人开始挑他发音和语法的毛病,最激烈的是“疯狂英语”的李阳,12号在西安公开批评说董宇辉每句话都有错误,发音也奇怪,还说新东
前几天进博会做直播的时候,董宇辉和一位外国高管用英语聊了几句,还送了一本英文版的《唐诗三百首》,这件事本来挺平常的,可视频传到网上之后,有人开始挑他发音和语法的毛病,最激烈的是“疯狂英语”的李阳,12号在西安公开批评说董宇辉每句话都有错误,发音也奇怪,还说新东方不行了,这话一出来,网上就吵起来了。
我看了原始视频,情况没那么夸张,董宇辉只是把“child”说成了“children”,其他地方语序有点绕,用词不太地道,但意思完全听得懂,外方代表一直笑眯眯的,两人聊得挺顺畅,整个过程也没卡住,第二天董宇辉还发了回应,说自己英语用得少,现场反应慢,愿意接受大家的意见,态度很实在。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英语说得对不对,而在于谁有资格来评判,李阳那套“美音加语法零错误”的标准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或许行得通,但如今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用各种不同的英语交流,中国博主在TikTok上说英语,外国观众不仅能看懂,还会点赞支持,董宇辉用英文分享唐诗,对方能够理解,文化也传递出去了,这比只背课本效果好得多。
李阳当年靠着疯狂英语走红,现在这个方法跟不上时代了,也没能培养出接班的人,他最近出来骂人,看起来更像是因为心里着急,怕自己被时代甩在后面,直播把每个口误都放大了,观众却忘了这不是在上英语课,而是在国际场合的即兴交流,你不能要求一个卖货主播像背课文那样现场说句子。
去年国家推出了新版英语能力量表,把沟通能否成功作为高级别的评判标准,学术界都在调整方向,李阳却依然坚持过去那一套,以前中国人努力追求纯正英语发音,现在反而轮到外国人来适应中国式的英语表达,董宇辉那次交流就表明语言不是考试而是工具,只要能让对方听明白,能把事情办妥,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来源:耿耿一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