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纽约向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大本营,但在最近的市长选举中,拔得头筹的竟然是一位公开自称“社会主义者”的市长——佐赫兰·曼达尼(Zohran Mamdani)。
以下文章来源于风灵之声 ,作者风灵之声
文/风灵
纽约向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大本营,但在最近的市长选举中,拔得头筹的竟然是一位公开自称“社会主义者”的市长——佐赫兰·曼达尼(Zohran Mamdani)。
曼达尼身上有多重标签,他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市长,也是南亚裔移民家庭出身的年轻政治人物,但最更引人瞩目的是,他代表的是左翼的“原教旨”方向,主张重新分配财富,“让城市财富回到普通居民手中”,有人甚至称之为“打土豪,分田地”的市长。
曼达尼出生于乌干达坎帕拉,7岁随家人移居纽约,毕业于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主修非洲研究。2020 年,他当选纽约州议员,代表昆士区 Astoria 和 Long Island City 等地。2025 年 11 月 4 日,他以 50.4% 的得票率击败前州长安德鲁·科莫,成为纽约第 111 任市长。他的主要政纲包括:冻结租金、扩大公租房、严控地产投机;推动公交免费;2030 年前将最低工资提高至每小时30 美元;普及托育与儿童福利;由市政府开办类似供销社的社区超市;对年收入超 100 万美元者与大企业加税;同时推动社区警务与司法改革。这些主张让他在年轻人和工薪阶层中赢得了压倒性支持,却让建制派震惊——在华尔街所在城市,竟有一半人支持“社会主义者”。
纽约曾是自由市场的象征,是“有梦想就能成功”的神话之地。但过去二十来年,这个神话正在崩塌。房价飞涨、地铁老化、治安恶化、贫富悬殊,教育、医疗、交通都陷入“高成本、低回报”的困境。纽约表面上仍是市场经济,但实际上早已被寡头结构锁死——医疗、教育、保险都被巨头垄断,金融资本掌握财富分配权,政府预算被利益集团瓜分,中产阶级税负上升,公共服务却不断缩水。在这样的体系里,自由竞争只是幻象,普通人面对的是制度性的剥夺。纽约人并非突然变成了社会主义者,而是发现自由已经变了味,于是把选票投给了任何能挑战旧秩序的人。
曼达尼之所以能崛起,最关键的力量来自年轻人。根据 Associated Press 选举民调,在“30 岁以下选民”中,他的支持率约75%。这不是年轻人理想主义的浪漫冲动,而是一种现实的绝望。
他们这一代人,活在“停滞的繁荣”中:经济数据亮丽,股市屡创新高,但工资停滞、房价高企、学贷沉重。近年来,纽约生活成本飞涨。一间单身公寓月租高达3000美元以上,3000美元以下只能去住地下室。大学毕业就背上了好几万美元的学贷,医疗保险也贵得离谱。这一代年轻人学历更高、工作更努力,却买不起房、养不起孩子、看不到未来。生活在“世界最富有的城市”,却过着最焦虑的日子。
传统的美国梦已黯然褪色,社会流动性已经断裂。在美国,在纽约,曾经最吸引人的是“白手起家”的故事,“努力工作就能出头”,但现在的年轻人看到的是精英继承精英、特权生出特权。无论你再怎么奋斗,上层社会的门槛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他们投票支持曼达尼,不是因为笃信社会主义,而是因为他代表了“被排除者的反击”。
年轻一代反抗的是一种伪自由的虚伪秩序:表面上人人可以选择,实际上选择权被房租、债务和生活成本牢牢控制,而曼达尼终于说出了他们的想说的话——让纽约重新属于普通人。
然而,曼达尼这套以再分配为核心的政策,注定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更多的只是提供“情绪价值”。
租金冻结和其他的价格管制一样,会抑制出租屋的供给,反而让住房更紧缺;高工资如果没有生产率支撑,只会损害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敢创业,不敢投资,工作就更加难找;供销社可以一时压价,却不能真正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加税会抑制投资,在低效腐败的财政体系中,新增的税款更会刺激寻租。总之,曼达尼关注的只是分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短期内可能安抚愤怒,但长期却会削弱增长,最终让情况变得更糟。曼达尼的胜选证明了民意渴望变革,但他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也无法提供建设性的秩序。
美国的问题不是资本主义太多,而是资本主义的基石被掏空了。左派只想要分配和福利,右派只想要保护和垄断,没有人致力于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美国不是需要再分配,而是需要再建设:重建公平竞争与反垄断机制,重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重建公众信任与社会预期,真正的任务,不是让政府替代市场来分配资源和财富,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以低成本重新进入市场,共同做出更大的蛋糕。
纽约人的愤怒是合理的,他们愤怒被制度绑架,愤怒被金融资本支配。但治愈的方向不在左,也不在右,而在于重建公正且强有力的政治安排,不被民粹裹挟,也不被资本收买,真正服务于自由市场与公共利益。
自由市场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而是一种需要秩序、信任和公共底座的社会机制。当自由重新与秩序结合,当国家重新成为公共的守护者,美国才可能再次伟大。
来源:斜阳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