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四川交出“十四五”生态保护亮眼“成绩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4:56 1

摘要:11月13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主要成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现场介绍,“十四五”期间,美丽四川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

11月13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了四川“十四五”时期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主要成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现场介绍,“十四五”期间,美丽四川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污染防治攻坚实现历史性突破。”钟承林介绍,生态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蓝天保卫战方面,全省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PM2.5浓度去年首次降到30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从10年前40多微克,首次进入2字头时代,今年1—10月进一步降至25.3微克,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优良天数率稳定在90%左右,在全国10个经济大省排名前列;重污染天数比10年前减少80%;重点城市全部进入全国168城市排名的前80名,雅安市今年已跃升至全国第13位。

碧水保卫战方面,四川水环境质量跃居全国前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从2019年的不足20%提升到78%;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6年保持100%;203个国考断面、142个省考断面及285个水功能区水质优良率已连续2年达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净土保卫战方面,四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相关部门对26个重点区域实施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持续排查整治周边污染源;全面排查工矿企业腾退土地风险,提供安全利用地块7200亩;对在产的1100余家工矿企业采取管控措施,防止新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同时,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无废城市细胞”3400多个。

“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基底更加牢固。”据介绍,五年来,全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红线方面,“十四五”以来,全省划定了14.87万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六江”生态廊道建设,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入新的阶段。”据悉,五年来,全省努力降低发展的“含碳量”,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提升“含绿量”方面,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并建立分区管控体系,制修订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规章6部、出台地方标准19项;降低“含碳量”方面,在全国率先实施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发布首个跨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碳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12亿元;提高“含金量”方面,“十四五”以来,积极谋划推动3018个生态环境项目进入中、省项目库。改革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先后投入中、省财政资金285亿元,实施1944个生态环境项目,资金投入比“十三五”增加71.2%。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大幅提升。”钟承林谈到,“十四五”以来,相关部门通过中、省环保督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污水、臭气、噪声、餐饮油烟等突出问题,累计达4.4万多个;聚焦饮用水、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核与辐射等方面,建成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应急体系,累计开展演练4500余次,突发环境事件数量从2020年的18起降至2024年的6起,降幅达66.7%;在西部率先出台美丽建设省域规划,建成5个国家级、29个省级美丽河湖和一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交通、幸福河湖样板。创建39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0个“两山”基地,数量稳居西部第一,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西南商报记者 马工枚

编辑丨张天一 责编丨陶岚

校对丨王林馨 审核丨李国华

来源:源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