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2025年第26个中国记者节!赵金海著《记者是什么》(连载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0 15:21 1

摘要:行老退下来后,写了他曾经参与、见证和采写过的邯郸人物,或发生在邯郸的一些重大事件,结集出版《邯郸拾遗》一书。行老处事谨慎,治学严谨,这部著作材料翔实,很有史料价值,人们评价很高,评论很多。

献给2025年第26个中国记者节!

赵金海著《记者是什么?》(连载十)

邯郸的一位老领导行士文,早年在企业当通讯员写稿,后在《河北日报》当记者、当主任,到地方当领导,官至厅级干部。

行老退下来后,写了他曾经参与、见证和采写过的邯郸人物,或发生在邯郸的一些重大事件,结集出版《邯郸拾遗》一书。行老处事谨慎,治学严谨,这部著作材料翔实,很有史料价值,人们评价很高,评论很多。

我们河北电台的老主任禹振民读了行老的著作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评论《记者的眼光》。行士文看到后给我打电话说:“我不认识禹主任,但是,禹主任写的这篇评论,角度选得好,评得很到位,我很满意。我先是写新闻,后写机关材料,写作基础是当通讯员、当记者时打下的,看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当记者锻炼形成的,禹主任看得准,评得好,感谢禹主任。”

有一次, 我向禹主任转达行老的谢意,禹主任说:“老行的文章,不仅行文严谨,用词准确,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有思考,字里行间有哲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人文修养、思想素养,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一个老记者的印记。”

2018年5月26日

说起了记者,说起了舆论监督,说起了记者的真与假,朋友圈的一位有资历的省级媒体的朋友说:记者没有真与假,只有好与坏。

笼统说真记者、假记者,表述不一定准确。一般来说,正规媒体的,有国家发的记者证的,是真记者,其他的,不是国家发证的,则不是正规的记者,民间称之为假记者。

现实中,真记者不一定说真话,假记者不一定说假话。真记者为了某些利益,颠倒黑白,写假报道,违纪违法的有之;不是正规记者,即所谓的假记者,却抓住了真问题,引起社会关注,领导重视,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这样的事例也不少。就像小偷不好,但小毛贼偷出了大贪官的有之;赵某霞不好,但赵某霞“睡”出了一帮腐败分子,这事儿也不假。

据我观察,除少数为钱而写稿的所谓记者以外,有的人虽不是正规记者,但文字很好,看问题很准,正义感很强,写批评报道很有影响,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他们活动在民间基层,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和诉求,老百姓有话愿意跟他们说。有时,某一个老百姓有了冤枉,投诉无门,“有病乱投医”,一说是记者,好像见了“包青天”,只要谁能听他诉诉冤屈,心里就舒服。

现在是全媒体、自媒体,有了快捷的网络,有了快手,有了朋友圈,有了个人公众号,还有微博、博客、QQ,传播方式太多了。真记者,是一个身份,有他的权限,有纪律,采访写稿有规矩,管理很严格,人数也不多。但是,自媒体、老百姓,会写的、会编的,甚至水平很高的,太多了。防得了火,防得了盗,谁能防得了会写、会编,会图文并茂直播的,会玩手机的,等等,这么庞大的人群吗?

人人都是记者,没有大小。实事是真的,真理是真的。不说真话的真记者,真的不如假记者。记者没有真与假,只有好坏来区分。

2018年1月29日

记者官员作家

杨志君是我们河北电台的老记者,肥乡人,他毕业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读书时学业优秀,高才生。他曾任河北电台邯郸记者站记者、站长,邯郸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邯郸地、市广播局副局长、局长,邯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我最早认识杨志君,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鸡泽报道组的时候,有一次邯郸地委在鸡泽县召开一个重要会议,他来参加会议,我认识了他。后来,我由报道组调整到县委办公室,有一次去邯郸地委办公室送一个材料,我顺便去记者站看他。一见面,他说:“正好,我要去鸡泽找你”。接着,他说:“河北电台要给记者站选调记者,我看你的稿子写得不错,给省台推荐了你,去找你,是征求你的意见”。听他一说,我说:“我同意”。此后不久,我就调到了河北电台邯郸记者站。半年后,志君工作变动,调到了邯郸市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走上了仕途。

杨志君当记者是一位好记者,从政是一个好官员,走到哪里,都落下好一片好政声。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读书、写作, 创作了30万字长篇小说《兰亭梦》。志君年过七旬,耳朵有些背,有一次,我去看望他,我说,你平时做点儿啥啊?他还没有听清楚,他老伴就说,他能做啥?除了看书、写书,还会啥,一天天守着个烂书堆!

从记者,到官员,到作家,就是这位本分、老实的知识分子走的路!

2018年12月25日

记者不是官员,由于工作原因,比较起来,记者是和官员接触较为紧密的职业。提倡官员和记者交朋友,记者和官员成为好朋友的也不少。同时,把记者视为对立面,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个别官员也有之。

近读一篇文章,说是20多年前一位记者采写山西某地“搞假渗灌浪费巨额资金”的报道,招惹了当地官员,这位记者被判了8年刑,所谓给记者提供采访线索的人也被判了7年刑。记者喊冤叫屈20多年,所谓的线人出狱后还被不明真相的人打得落下半身不遂。

记者掌握的是舆论工具,官员掌握的是公权公器,二者“一软一硬,一弱一强”,前者明显是弱势,后者明显是强势,二者的“能量”不对等。

也是在多年前,有一位上边来的记者采写了河北某地的负面报道,当地的个别官员想给上边下来的记者找事却鞭长莫及,无能为力,认为是某基层干部叫来了记者,提供了情况,个别官员捏住一位基层干部“软柿子”不放,以莫须有的罪名处理了这位基层干部。

“我的地盘我做主,进来就得听我的”,“官本位”思想使得一些官员容不得记者的批评,有的个别官员嘴上说欢迎批评和监督,一旦真的有记者批评,就成了叶公好龙,思想上并没有认识到批评和监督是推动工作的动力。

2022年8月12日

今天是记者节,看到不少记者朋友在节日里发一些感言、言论、体会等。说热的有,说冷的有;说坚守的有,说逃跑的有;说前途光明的有,说前途渺茫的有。

新媒体的出现,是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子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广播、电视,但是报纸的地位并没有被取代。有了网络媒体,就能把传统媒体取代了吗?我看,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是竞争的问题。

竞争什么?我今晚看到曲周李治山写的《曲周文化名人杜囯堂》的文章,感觉不管你是什么媒体,不管你的媒体多先进,你必须得有为媒体服务的好编辑、好记者团队,能写出反映时代,为受众喜爱的新闻。能为党的政策很好地贯彻落实解疑释惑,引导舆论。就像老记者杜国堂一样,深入实际,发现问题,深度挖掘,他写的报道思想深刻,击中时弊。人们看一篇几百字的新闻,比读长篇大论的文件,还要清醒,还要受益。

记得刘荣惠在邯郸当地委书记时,常常把他下乡下厂调研时发现的好经验推荐给记者,希望记者采写典型,推动工作。记者们只要潜下心来,好好学习,丰富知识,多动脑筋,研究政策,研究社会,了解基层,反映民意,就一定能写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稿。党离不开记者,人民需要记者,记者前途光明。

2016年11月8日

来源:邯郸赵金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