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Zeus的鼠标还没插上Gen.G基地的USB口,T1的财务总监已经先一步把计算器按冒烟了——30%的溢价,换算成韩元足够在首尔江南区再买一套全款公寓。
Zeus的鼠标还没插上Gen.G基地的USB口,T1的财务总监已经先一步把计算器按冒烟了——30%的溢价,换算成韩元足够在首尔江南区再买一套全款公寓。
但真正的杀招藏在合同脚注里:Gen.G给的是三年锁死,T1只能掏出“1+1”的对赌。
电竞选手的职业寿命比网红金鱼还短,多一年保障等于多一条命,Zeus当然听得懂。
另一边,Doran在直播间里看似随口一句“LPL给得太多”,其实把EDG的报价单当成了谈判桌的垫脚石。800万美元两年,折合时薪每分钟都在烧掉一张五万韩元纸币。
T1管理层连夜翻出工资帽新规,发现200亿韩元的硬天花板像透明胶带,刚够贴住Faker+四个小弟的嘴——如果Faker本人不点头降薪,其他人连呼吸都嫌贵。
于是出现了诡异画面:Faker以股东身份坐在会议室左手边,右手边是拿着“不进四强就解约”条款的Oner,对面则是抱着“同生共死”宣言的下路双人组。
Keria把话挑明,要么双人路打包,要么一起穿上LPL队服。
翻译还没开口,财务先在心里把工资帽切成四块魔方,发现怎么转都少一格。
更隐蔽的战场在母公司财报的附注里。
SK电讯把选手薪资占比下调7%,等于告诉全世界:我们不会再为冠军无限透支。
换句话说,T1不再是“银河战舰”,而是“精装限价房”。
Faker的60%薪资红线像一把吊扇,谁抬头都能看见叶片在转,却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削掉谁的合同。
Gen.G的算盘打得精:先用Zeus逼T1自乱阵脚,再顺手抬价Kiin。
只要T1一天不官宣,整个LCK的上单市场就像被捏住气管的鸡,扑腾却发不出声。
而LPL的俱乐部经理们窝在Zoom会议里,隔着屏幕给Doran刷火箭,心里算的是“韩援+流量”双buff:哪怕打不出成绩,光热搜就能回本一半。
最微妙的变量藏在Oner的解约条款。
世界赛四强听起来不难,可一旦T1夏季赛翻车,他就能在10月30号前变成自由人,带着“冠军打野”标签冲进转会市场。
那时LPL的战队只要递上一份“首付+绩效”的阶梯合同,T1的野区就要重新开荒。
Faker再神通广大,也没法把rank里的路人王瞬间打印成冠军拼图。
于是时间被切成三段:12月15日前,T1必须让Zeus在“多30%”和“多一年”之间做选择;12月31日前,Doran要决定是拿800万还是赌一把情怀;1月10日联盟锁阵截止,任何一份没盖公章的合约都会变成废纸。
管理层每天开三轮会,第一轮算钱,第二轮算人,第三轮算心——算Faker到底愿意把多少冠军奖金换成“兄弟LOL”。
选手也在赌。
Gumayusi的“2+1”看似聪明,实则把压力踢给第三年:如果届时状态下滑,俱乐部可以放弃选项,他就要在24岁黄金年龄重新找工作。
Keria的捆绑更像双人跳伞,绳子系在一起,开伞成功就是双人落地,失败就是双人坠机。
电竞没有降落伞包,只有直播合同和商务代言当缓冲垫。
工资帽新规像一道期末大题,要求战队在“竞技成绩”与“财务健康”之间写出标准答案。
T1过去十年的解法一直是“Faker公理”——有他在,冠军和赞助会自动填上空白。
现在联盟把草稿纸收走,连橡皮都不给,Faker必须第一次用减法留住队友:要么自己降薪,要么接受阵容降级。
神坛上的神第一次发现,香火钱也有预算上限。
镜头拉远,这场续约大戏真正的观众是身后整个LCK。
如果T1被拆成“Faker+四个性价比拼图”,其他队立刻照抄作业:明星上单只值顶薪70%,青训新人批量提上一队,老将被迫接受一年一签。
LPL的金元棒再挥,会发现韩援市场突然变成拼多多——想淘顶级战力,得先学会砍一刀。
而Zeus握着的,不只是自己的鼠标,还有LCK最后一块遮羞布。
他若留下,T1还能维持“本土核心”人设;他若转身,Gen.G会立刻把宣传片拍成《首尔合伙人》,告诉所有青训生:冠军可以批发,高薪可以复制,忠诚只是报价表上的空白栏。
到那时,T1的队服胸口会多出一行小字:工资帽时代,连传奇也要学会低头。
所以,当凌晨两点的会议灯终于熄灭,Faker走出会议室时手里捏的不是合同,而是一张便签:60%、30%、200亿、四强。
四个数字像四颗棋子,落在棋盘左上角的天元。
下一步棋,他得下在人心,而不是键盘。
来源:老马在风中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