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姚浩,男,山东微山人,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12月入伍,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9月被保送至合肥陆军军官学院深造。服役17年,扎根海岛13年,服役期间获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及原济南军区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
人物名片
姚浩,男,山东微山人,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12月入伍,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9月被保送至合肥陆军军官学院深造。服役17年,扎根海岛13年,服役期间获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及原济南军区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2024年10月转业安置到蓬莱区紫荆山街道,其名录和事迹将载入2025年地方综合年鉴。
“2007年军旅剧《士兵突击》热播,那时的我,天天守在电视机前追剧。‘当兵上军校’的念头,就从荧幕前的向往变成了心底的执念。加上爷爷也曾当过兵,在他的鼓励下,征兵时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说起当兵的经历,姚浩眼神坚定。
服役17年,扎根海岛13年,即使小岛条件艰苦,姚浩从没有产生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在军营的时光是他一生最骄傲的回忆。服役期间,他获得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及原济南军区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
2007年12月入伍后,长岛北长山岛成为了他军旅生涯的第一站,他在岛上学习炮长专业。初到海岛的艰苦,没让他打退堂鼓,反而更坚定了他“要当个好兵”的念头。
作为炮兵,姚浩深知专业的重要性。他不满足于只掌握一个岗位,炮长、瞄准手、侦察兵……他几乎把炮兵链条上的关键点位都学了个遍。“要想带好兵,自己得先‘全能’。”他笑着说,新兵第一年,别人休息时他抱着专业书啃,中午觉都不睡就琢磨火炮参数这些知识。“当时就想,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
这份较真,让他很快崭露头角。2008年,还是新兵的他就接连参加连队、营里、团里的比武。2009年,他开始代表连队参加团里和上级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获得炮兵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荣立三等功。同年,因表现突出,他被推荐入党。2010年,在师级赛区岗位练兵比武中,他刷新了团里瞄准手专业的纪录,荣立三等功。2012年更是他的“高光年”,在省军区组织的大比武考核中,取得海防分队炮兵专业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他负责省军区精品示范科目演练,带领班级完成示范课,为省军区各部队演示如何结合地形进行海岛积极防御,包括战斗准备、战斗实施、战斗转移等战术示范,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在姚浩的军旅记忆里,除了火炮与比武,还有一段“暖色调”的经历——2013年,他所在的部队与东北雷锋团对接,组建了雷锋班,他成了第一任班长。“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就是为百姓干些实事。”他会带领班里战士帮连队修理器械,周末带班去周边村里帮困难老人挑水、打扫院子等。“海岛群众很淳朴,我们帮他们一点,他们总想着给我们送些海菜包子,这份情我一直记到现在。”在基层岗位上,姚浩将助人为乐融入日常。2013年3月,他被济南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2013年9月,姚浩迎来军旅生涯的身份转折——以优秀士兵身份提干,进入合肥陆军军官学院进修。“之前在部队学专业,大多是班长口传心授,难免有知识流失。”他坦言,在军校的两年系统学习,为他补上了理论短板。“之前在岛上靠经验带兵,到了军校才知道,指挥得讲战术体系,比如海岛防御,不光要算火炮射程,还得考虑后勤补给、伤员转移,这些都是在岛上没学过的。从军事理论到指挥技巧都成了体系,再结合之前的实操经验,一下子就通了。”
进修结束后,姚浩回到部队任排长,后升任副连长。2023年,因腰部进行过两次手术,姚浩申请了转业。转业后,姚浩随家属落户烟台蓬莱,被分配到蓬莱区紫荆山街道任一级科员。
从军营到基层,岗位变了,但他的严谨作风没变。有时遇到复杂的政策解读,他会像当年研究火炮专业一样,查文件、问同事,直到把问题弄懂弄透。“不管穿军装还是穿便装,军人的责任感不能丢。”姚浩说,如今再想起海岛的日子,想起火炮的轰鸣声,仍会热血沸腾,“那些年的磨砺,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通讯员 耿鹏 摄影报道
责编:王瑶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