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十一”前,小李在直播间付了500元“定金”预购一台游戏机。后因忘记支付尾款,订单被系统自动取消,小李联系商家退还500元定金。你认为小李能要回这500元定金吗?
“双十一”购物狂欢再度开启
满减优惠叠加各类消费券
是不是让你也很心动?
然而,快乐“剁手”之余
定金纠纷、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
时常困扰消费者
收下这份法律防“坑”指南
让你“剁手”无忧!
“定金”的陷阱
开始答题
01
“双十一”前,小李在直播间付了500元“定金”预购一台游戏机。后因忘记支付尾款,订单被系统自动取消,小李联系商家退还500元定金。你认为小李能要回这500元定金吗?
答对啦
“消费券”的诱惑
开始答题
02
“双十一”期间,某品牌音响在商品页打出醒目标语:“历史最低价!原价4999元,狂欢价仅需1999元!”消费者小刘心动下单。后来他发现,该商品在本次促销活动前连续一个月内的实际成交均价都是2099元,所谓的“原价4999元”从未成交过。小刘认为商家虚构原价,构成价格欺诈。你认为小刘的说法正确吗?
答对啦
买家秀?卖家秀?
开始答题
03
小王网购了一件标签为“100%桑蚕丝”的衬衫,收货后发现材质是100%聚酯纤维,完全是两种东西!此时,小王最应该做的是?
答对啦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