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匆匆,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首批易岗学习6个月学期已满,被选派易岗人员满载而归。该院在今年8月底召开第一批易岗学习总结交流会暨第二批易岗学习动员会,新一批易岗人员奔赴新岗位,继续书写“易岗成长记”。
“易岗”之树结下累累硕果
内蒙古:打破岗位壁垒
培树复合型检察人才
时光匆匆,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首批易岗学习6个月学期已满,被选派易岗人员满载而归。该院在今年8月底召开第一批易岗学习总结交流会暨第二批易岗学习动员会,新一批易岗人员奔赴新岗位,继续书写“易岗成长记”。
今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永君在全区检察长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行在“学中干、干中学”,加大易岗交流、跟班学习力度。2月,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印发易岗学习素质能力提升方案,分批次、按周期选派在综合部门或业务部门工作的青年干警易岗交流。
为何要开展易岗学习?他们从易岗中收获了什么?第一批易岗学习已结束两月有余,易岗人员借助这一机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什么作用?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一探究竟。
今年8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召开第一批易岗学习总结交流会暨第二批易岗学习动员会。
既要业务精深也要综合广博
“综合部门不了解业务、业务部门不会干综合,这些都制约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安耀彬介绍说,组织易岗学习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以此提高干警综合履职能力,助力检察队伍素能整体提升,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3月,首批12名易岗学习青年干警正式到岗,这支队伍平均年龄39岁,正值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不仅政治素养过硬,更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记者注意到,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检察业务一线,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投身跨岗位交流。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2023年以来,内蒙古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办案领域硕果累累,所办案件入选全国指导性案例1个、典型案例40个,以一个个鲜活案例传递司法温度,为法治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新闻宣传是实现检察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好媒介。”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王敏分享易岗心得时说,“检察官既要具备办好精品案的专业能力,更要练就讲好检察故事的传播本领。”在该院政治部宣传处易岗学习期间,她深度参与妇女权益保障、古树名木保护等专题宣传,完成该院公众号500余期作品审核把关,在跨岗实践中打通了案例培育、提炼与传播的链条,为典型案例“出圈”积累了丰富经验。
易岗交流带来的不仅是能力提升,更有视野格局的拓宽。易岗期间,第二批全区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进入定评阶段,易岗至政治部综合处的刘婷恰好全程参与,在海量案例中筛选出“5佳5优”。“之前办案只聚焦个案公正,现在才真正领悟到在大局中彰显检察担当的责任。”刘婷坦言,跨岗位经历让她跳出“办案本位”,读懂了检察工作的深层价值。
“只有政治站位高、法律功底深、为民情怀重,才能真正做好检察工作。”该院案管办干警张爱丽到法律政策研究室易岗期间,反复剖析典型案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锤炼履职本领。今年7月,还在易岗学习的她就被任命为集宁铁路运输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职务晋升的欣喜之余,也带着些许未能完成全部易岗学习周期的遗憾。
同样在易岗期间晋升职务的还有该院案管办副主任田河,他分享心路历程时给出了自己的成长感悟:现代司法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T型结构”——既要业务精深,也要综合广博。跨岗位学习正是搭建“T型能力”的好平台,干警可以在易岗交流中补齐短板、全面成长。
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发展
“综合岗位、业务条线检察人员协同发力才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该院政治部教育培训处处长苏志刚表示,易岗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局。
如何让易岗人员快速融入角色?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该院举办了100余人参训的综合、业务融合培训班。该院党组要求各接收部门为易岗人员选配既有真才实学又善为人师的好导师。
“吴老师耐心讲解如何审查证据,一字一句批改‘办案作业’,传授各类技巧,还千方百计为所带人员增加亲历体验。”一名易岗人员在谈及该院重大犯罪检察部带教导师吴悠然精心设计的带教方案时,赞不绝口。
不同岗位不同思维,综合岗位人员也从中获益匪浅。今年9月,该院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史海峰到普通犯罪检察部易岗期间,与办案团队撰写的《医保骗保犯罪综合治理问题实证研究》,获评第二十届西部法治论坛暨法治宁夏论坛主题征文评选一等奖。史海峰告诉记者,只有实际参与办案,才能真正深刻理解法治的真谛。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岗位间的监督。”该院政治部干部处一级主任科员张宇从业务部门易岗结束回到人事岗位后,就一起经济犯罪案件办理启示向部门负责人进行汇报,“岗位间的监督很重要,做好干警监督管理,不能只靠制度讲解,更应完善岗位交流、交叉复核机制,从监督机制层面筑牢思想防线。”
“在办理一起虐待女童案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办案检察官常说的‘案件背后是鲜活人生’这句话的含义。”该院办公室干警赵建炳与未成年人检察部干警张录平相互“交换”岗位后,深有感触地说。办公室工作时常是“文来文往”,面对繁重的工作,张录平认为不能只机械做事,还要聚焦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易岗学习不仅助力青年干警成长,还搭建起部门之间加强联系沟通的新桥梁,未成年人检察部与办公室定期开展座谈交流,增进理解,互鉴经验。
干事创业不以山海为远
易岗学习并非局限于综合岗位与业务部门间的横向交流,更延伸至上下级的纵向挂职、任职锻炼。该院党组明确要求,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舍得”把优秀人员选出来、派出去,让干警在多岗位历练中成长成才。
与其他人相比,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张阳的历练之路稍显特殊。去年11月,他挂职赤峰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后,迅速投入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今年8月,在内蒙古检察机关第三届理论研讨会上,赤峰市检察院推荐的7篇论文获奖。挂职期间,张阳带领团队提前谋划,建立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全流程指导机制,用实绩彰显了纵向挂职锻炼的成效。
赵楠也于今年初提前开启了易岗之行,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到武川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工作重心的全新调整,“以前关注的是‘兵如何过河’,现在要思考‘帅如何不被将’。”如今分管6个工作领域的她,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不断锤炼统筹协调、全局把控的综合能力,完成了从参与办案到全面履职的跨越。
“这段经历让我跳出单一思维,从整体角度重新思考办案。”机构改革让陈羽枫所在的铁路运输检察院形成了涉铁传统案件办理、公益诉讼检察、环境资源刑事检察“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到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易岗期间,他参与了环资类案件行刑反向衔接与公益诉讼协作方案的制定,对生态修复衔接逻辑有了更深理解。
“干事创业要有长远眼光,不以山海为远。”内蒙古地域狭长,东西相距2400多公里,在上下级检察院开展易岗不易,李永君勉励大家向更大舞台进发。
如今,第一批易岗人员学习期满,第二批易岗人员无缝衔接。实践证明,易岗学习是一次有益尝试,在打破传统思维的同时,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干警学成返岗时,理念的转变与行动的升华显而易见。采访结束时,李永君表示,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这项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常态化、高效率开展。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来源:双流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