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冬天,白酒销量总会悄然攀升。餐桌上、火锅旁、聚会间,总有人端起小杯说“驱寒暖胃、活血通络”,仿佛白酒成了寒冷天气里的一味“良药”。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喝点白酒不仅是习惯,更像是代代传下来的“养生经”。
每到冬天,白酒销量总会悄然攀升。餐桌上、火锅旁、聚会间,总有人端起小杯说“驱寒暖胃、活血通络”,仿佛白酒成了寒冷天气里的一味“良药”。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喝点白酒不仅是习惯,更像是代代传下来的“养生经”。
但问题是,白酒真的能驱寒吗?喝得多了,身体真的更健康吗?中科院的一项提示,直接把这个问题摆在了台面上:白酒虽香,但冬天喝酒,要谨记“8不要”。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与夏天相比,冬季人体代谢减慢、血管收缩加剧,本就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而酒精的作用恰恰是扩张血管、加速心率、影响神经系统。
这意味着,冬季喝酒,尤其是高浓度的白酒,对身体的“刺激”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剧烈。它不是一杯热茶,不是你穿上的羽绒服,而是一种随时可能“翻脸”的化学物质。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控制在“适量”范围内,白酒就无害。问题是,所谓的“适量”根本没有统一标准。有的人一两就晕,有的人三两还清醒,而身体的“承受力”并不代表“无伤害”。
即便不醉,酒精也在悄悄穿过胃壁、肝脏、血液,留下痕迹。酒精是一类明确的致癌物,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认的事实,不论你喝的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
白酒的“纯”与“烈”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它没有添加剂、没有甜味剂,好像更“天然”。但天然不代表无害。白酒的酒精浓度普遍在40%以上,入口虽快,但进入体内的代谢压力极大。
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吸收更迅速,容易引发低血糖、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风险。如果再加上冬季寒冷、血压波动,后果可能比夏天更严重。
有人说,喝点酒能暖和,其实那只是表象。酒精确实能让皮肤血管暂时扩张,带来“发热感”,但这实际上是身体热量的流失。
皮肤温度升高的同时,核心体温却在下降。看起来脸红红的,身体却在悄悄变冷。这在低温环境下尤其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低体温甚至猝死。
除了对身体的直接影响,冬季喝白酒的“社交逻辑”同样值得警惕。很多人不是因为喜欢白酒的味道,而是因为场合需要、氛围所致。推杯换盏之间,“感情深一口闷”成了压倒理性的一股力量。
但在医学面前,感情再深也不该拿健康冒险。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酒精不是调剂,而是诱因。
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中老年人把白酒当作“药酒”来喝,甚至自己泡制,加入各种草药,声称“强身健体”。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草药与酒精同服并没有明确的安全性数据。
酒精会加速某些成分的吸收,也可能抑制肝脏的代谢功能,造成毒副作用。尤其是含有马钱子、附子等刺激性成分的泡酒,更是隐患重重。
中科院的“8不要”提醒,不是教条,而是经验总结。它不是说你一滴不能沾,而是提醒我们:饮酒这件事,越是放松警惕,越容易出事。
比如空腹不要喝;酒后不要立刻洗澡;不要混合多种酒类;不要与药物同服……这些建议看似简单,背后却是无数真实案例的沉淀。
我们总以为自己能“控制住”,但酒精的影响从来不是立即显现。它不像刀子割破皮肤那样直观,而是像一根细针,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点一点地穿透。长期饮酒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硬化甚至癌症都有明确的关联。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年一项研究指出,中国40岁以上男性中,长期饮用高度白酒者的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不饮酒者,且与饮酒量呈正相关。
当然,我们不是说喝酒一定导致疾病,而是说,酒精从来都不是“营养品”,它没有人体必需的成分,任何“有益”的说法都要打上巨大的问号。与其说是饮食的一部分,不如说是文化的残留。我们不能因为它根植于传统,就忽视它的风险。
冬天的确寒冷,身体确实需要温暖。但这份温暖,或许更应该来自饮食的均衡、睡眠的充足、运动的坚持,而不是一杯白酒的短暂热度。真正的“驱寒”,不是让血管扩张几分钟,而是提升身体的整体调节能力。
有时候我们喝酒,不是为了身体,而是为了情绪,为了放松,为了逃避压力。可惜的是,酒精带来的放松是假象,它麻痹神经的同时,也掏空了我们的自控能力。
在冬天这样本就低迷的季节,过量饮酒反而可能加重情绪波动,甚至诱发抑郁。
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一场“禁酒令”,而是一种更成熟的健康观念。不是完全不喝,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该拒绝、该为自己说“不”。尤其是当你已经感到身体负担、睡眠变差、情绪不稳时,那杯白酒,就不是犒赏,而是负担。
很多人爱说“我酒量好,不怕这些”,但医学不会因为你“能喝”就给你豁免。一个人能喝多少,决定的是“醉不醉”,但身体能承受多少,决定的是“伤不伤”。这两者之间,差了好几个层级。别拿一时的痛快,换一生的代价。
冬天的确需要一点“热烈”,但也需要一点“克制”。不是所有的温度都来自酒精,不是所有的快乐都非得靠一杯。健康这件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但每一次克制,都是一种积累。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郑玉新, 王伟, 陈立. 中老年人饮酒与动脉硬化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 57(4): 412-417.
[2] 马丽, 李俊, 周强. 不同酒精摄入量对白酒饮用人群肝功能影响的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24, 40(3): 256-260.
[3] 赵楠, 刘磊, 吴珊. 饮酒行为与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纵向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5, 41(2): 145-150.
来源:医者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