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三年级的小孙子问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三个“诸葛亮”能顶几个“臭皮匠”?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动全部脑洞给他解释,最后他也不服气。
上三年级的小孙子问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三个“诸葛亮”能顶几个“臭皮匠”?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动全部脑洞给他解释,最后他也不服气。
本来吗“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其中的“臭皮匠”指的是古代从事皮革加工的工匠。要说“三个诸葛亮”纯属调侃。
有道是:当代社会的许多“臭皮匠”纷纷碾压过诸葛亮。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喜是忧?
诸葛亮确实有本事,但他那个年代的“臭皮匠”,不过都是些制作或修补鞋子的手工艺人。有可比性吗?
“皮匠”即以皮革为材料的工匠,常指制作鞋、靴、皮具等物品的劳动者。而“臭”字可能源于皮革加工过程中需使用鞣制材料(如芒硝、树皮等),会产生异味,或是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通俗称呼,带有些许调侃意味。
谚语的寓意:这句谚语并非强调皮匠本身的工作内容,而是借用“臭皮匠”(代表普通劳动者)与“诸葛亮”(智慧的象征)的对比,说明集体的智慧能超越个体的天才。即使平凡人通过合作,也能想出比聪明人更周全的计策。
因此:
臭皮匠是古代社会常见的职业,代表普通劳动者的智慧。这句谚语至今仍被用来鼓励团队合作,肯定平凡人的价值。
一、诸葛亮是哪路神仙?有什么能耐?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是智慧和忠臣的化身。他的“能耐”可以概括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智近乎妖。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他的巨大能耐:历史真实与文学传奇。
(一)历史中的诸葛亮基于《三国志》
历史上的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1.卓越的政治家治国能臣:
治理蜀汉:刘备死后,诸葛亮实际上成为蜀汉的掌舵人。他将一个弱小且内部派系林立的荆州派、益州派的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得到恢复。
法治严明:他公正无私,推行法治,做到了“赏罚必信”,使得蜀汉社会秩序井然。
发展经济:他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手工业如著名的蜀锦,保证了战争的物质基础。
2.杰出的战略家《隆中对》的制定者:
在刘备还寄人篱下时,诸葛亮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集团规划了清晰的战略蓝图: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待天下有变,分兵北伐以图中原。这显示出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3.出色的外交家(联吴抗曹的践行者):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他亲自出使东吴,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4.严谨的军事家治军高手:
他善于治军,蜀军纪律严明,战术素养高。他推演的“八阵图”是一种高效的军队部署和训练方法,使蜀汉军队在战斗力上能与强大的魏国长期抗衡。
(二)文学与民间传说中的诸葛亮基于《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化,使他成为了“智谋”的代名词,增添了许多超凡入圣的能耐。
1.神机妙算的预言家:
草船借箭:利用大雾天气,从曹操那里“借”来十万支箭。
借东风:在赤壁之战时,筑坛作法“借”来东风,从而火烧曹军连环战船。
锦囊妙计:他经常给出锦囊,让他人在关键时刻打开,里面的计策总能精准预测事态发展,化险为夷。
2.心理战大师:
空城计:在兵力空虚的情况下,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悠闲抚琴,利用司马懿多疑的心理,吓退十五万大军。这虽是虚构,但已成为体现其胆识和智慧的经典故事。
3.发明家:
传说他发明了木牛流马,一种运输粮草的自动器械;孔明灯,用于军事信号;诸葛连弩,一种能连续发射的强力武器。
4.忠诚的典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刘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忠诚精神是他最受后人敬仰的品质之一。
总之:
所以,诸葛亮的“能耐”是一个复合体:
历史上,他是一位能力全面、鞠躬尽瘁的贤相,在政治、外交、军事上都有极高建树。文学和民间,他被塑造成一个算无遗策、呼风唤神的半仙人物,是中华文化中“智慧”的终极符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诸葛亮都是一个拥有巨大能耐,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非凡人物。
二、当代社会的许多“臭皮匠”纷纷碾压过诸葛亮
在现代语境下,“臭皮匠”可以理解为出身普通、缺乏初始资源的个人或群体,通过把握时代机遇、创新思维和艰苦努力,最终实现阶层跨越或巨大成功。这些案例深刻体现了“集体智慧”和“个体奋斗”在现代社会中的力量。
(一)商业与科技领域:抓住时代红利的技术“皮匠”
这类案例最符合“发家致富”的直观印象,他们本质上是抓住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浪潮。
1.“淘宝村”的草根电商们
案例:山东菏泽的大集镇、浙江义乌的青岩刘村等。早期的参与者多是普通农民、家庭主妇或小镇青年。他们不懂高深理论,但凭借一股闯劲,从零开始学习开店、装修、客服、运营,彼此分享经验“三个臭皮匠”的集体智慧,将家乡的农产品、小商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全国,带动了整个地区的致富。他们是典型的利用互联网平台改变命运的“现代皮匠”。
2.“华强北”的硬件创客们
案例:深圳华强北曾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这里聚集了无数能快速组装手机、无人机的“技术皮匠”。他们可能没有苹果、华为的研发实力,但对供应链极其熟悉,能通过整合现有技术方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创造出各种新奇的电子产品。其中走出了不少知名的硬件创业公司和亿万富翁,完美诠释了“山寨创新”和“敏捷制造”的力量。
3.开源软件社区的开发者
案例:Linux操作系统的创始人林纳斯·托瓦兹最初只是个大学生,但他将作品开源,吸引了全球无数程序员(无数个“臭皮匠”)共同参与改进。如今,Linux已成为世界主流操作系统之一,支撑着互联网的运转。许多参与其中的开发者并非来自名门大厂,但通过贡献代码,建立了个人声誉,获得了顶级公司的工作机会或创业的基石。
(二)内容创作与新媒体领域:普通人凭借才华“被看见”
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创作和传播的门槛,让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1.短视频/直播平台的“草根网红”
案例:李子柒最初是一个在城里打工的普通四川女孩,回到家乡后,通过拍摄唯美的古风美食视频,展现了被现代人遗忘的乡村生活之美,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董宇辉从前是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转型直播带货后,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充满人文气息的讲解成功出圈,改变了大众对直播带货的认知,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都是从“皮匠”岗位出发,靠独特内容取胜的典范。
2.网络文学作家
案例:大量成功的网络作家,如天下霸唱(《鬼吹灯》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等,在成名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在网络上积累了巨大声望,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实现了财富和影响力的巨大飞跃。
(三)协作模式与社群经济: “臭皮匠”们的联合舰队
这直接体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核心理念——通过协作,普通人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1.维基百科
案例:这是一个非营利的、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项目,其内容由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共同编写、维护。每个志愿者可能只精通某个微小领域,就像一个“皮匠”,但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汇集起来,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全面的百科全书,其规模和影响力超越了任何由顶级专家团队编撰的传统百科全书。
2.众包与众筹
案例:一个初创公司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生产产品,它可以通过众筹平台向大众募集资金,每个支持者出一点力,就能帮它实现梦想。同样,一个科研项目可以将难题拆解后众包给全球的科学家解决。这种模式让无数“皮匠”的小力量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大能量。
总结与启示:
这些现代“臭皮匠”的成功,背后有几个共同点:
把握结构性机会:抓住了互联网、电商、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时代机遇。一技之长与持续学习:无论是做电商运营、写代码、拍视频还是写小说,都有扎实的“手艺”。利用网络效应:善于利用平台和社群,从“单打独斗”变为“群体作战”。极强的韧性:能够承受失败,在不断试错中迭代前进。因此,“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在当今时代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因为技术的发展而被赋予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它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时代,普通人逆袭的路径不是变少了,而是更多了。
来源:半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