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4000年历史,不是枯燥的年份数字,而是一场跌宕起伏的“王朝更迭大戏”,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每一次兴衰都藏着关键转折,今天用通俗的话,带你快速捋清脉络。
中国4000年历史,不是枯燥的年份数字,而是一场跌宕起伏的“王朝更迭大戏”,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每一次兴衰都藏着关键转折,今天用通俗的话,带你快速捋清脉络。
公元前2070年,大禹凭治水的功劳,接过舜的权力,在诸侯拥护下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算是“王朝时代”的开端。可大禹死后,儿子启不按“传贤”的规矩来,直接自立为王,把“禅让制”改成了“父子相传”,“家天下”的模式,就从这时候定了下来。
可惜好景不长,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后,满脑子就想玩,根本不管朝政。有穷氏首领后羿瞅准机会,直接夺了夏朝政权,这就是“太康失国”。可后羿也没得意多久,手下寒浞又趁机杀了他,改国号为“寒”,还把夏朝残余势力赶尽杀绝,夏朝一度彻底亡国。
直到公元前1933年,大禹的后代少康站了出来,靠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忙,打败寒浞,把夏朝江山夺了回来,这才让夏朝续上命,史称“少康中兴”。之后几百年,夏朝王位都在大禹后代手里传,直到末代君主夏桀登场——他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商部族首领商汤看不下去,在鸣条之战中灭了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朝正式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此落幕。
商朝初年可不太平,300年里,王族为了争王位天天内斗,黄河下游还老闹水灾,都城迁了足足五次,跟“搬家专业户”似的。直到第十九位国君盘庚继位,为了稳住局面,干脆把都城迁到了殷,这就是“盘庚迁殷”。自此商朝才算稳定下来,国力越来越强,后人也常把商朝叫“殷商”。
到了公元前1250年,武丁继位,这位君主特别能干,天天琢磨着把国家治理好,把商朝推向了最鼎盛的时期,“武丁盛世”的名头,就是这么来的。可商朝的结局,和夏朝如出一辙——末代君主帝辛(也就是纣王)残暴又荒淫,宠信妲己,诸侯们纷纷叛离,还连年打仗耗空了兵力。周武王姬发趁机联合诸侯,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帝辛逃到鹿台自焚,延续500多年的商朝,就这么没了。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史称“西周”。周武王为了稳住江山,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到各地当诸侯,鲁、齐、燕、晋这些有名的诸侯国,就是这时候封的,一共封了71个,这就是“分封制”。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周康王接着治理国家,把西周推向鼎盛,“成康之治”的时代,百姓过得也算安稳。
可盛极必衰,过了“成康之治”,西周实力越来越弱,西北的犬戎还老来骚扰。到了周懿王时期,实在扛不住,只能把都城迁到犬丘。真正把西周推向灭亡的,是末代君主周幽王。他宠爱褒姒,为了让褒姒笑一笑,居然点燃用来报信的烽火台,骗诸侯赶来救驾,这就是“烽火戏诸侯”。后来他还废了太子姬宜臼,太子外公申侯彻底怒了,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西周就此结束。
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姬宜臼在诸侯拥护下继位,就是周平王,东周开始。因为镐京被打残了,还怕犬戎再来,周平王决定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因功被封诸侯,秦国这才正式成为“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六国埋下伏笔。
东周分两段,前半段叫“春秋”(前770-前476年),这时候周天子彻底没了权威,反而要靠强大的诸侯保护。诸侯们天天打仗,谁打赢了,就能让其他诸侯认自己当“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些“春秋五霸”,就是当时的“大哥级”人物。据记载,春秋年间,43个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大小仗打了480多起,乱得不行。
东周后半段叫“战国”(前475-前221年),周天子彻底成了“吉祥物”,没一点实权。经过360多年的兼并,140多家诸侯最后只剩20多个,其中秦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最厉害,合称“战国七雄”。
战国的关键转折点,是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让原本贫弱的秦国,慢慢变成七雄里最强的。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40多万赵军,赵国彻底垮了,秦国最大的对手没了。公元前256年,东周想联合六国打秦国,结果被秦国反过来灭了,周赧王郁愤而死,传了37王、立国790年的周朝,彻底终结。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成了秦王,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历六代明君治理,实力远超其他六国。公元前237年,22岁的嬴政亲政,立马启动“统一六国计划”:前230年灭韩,前229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
自此,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他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干脆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呼,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位时,分天下为36郡,搞“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还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万里长城、凿灵渠,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就是他这时候定的框架。
可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亡在了“暴政”上。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驾崩,赵高、李斯篡改遗诏,逼太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秦二世。秦二世比秦始皇还过分,加重赋税,征发农夫修阿房宫、骊山墓,百姓苦到活不下去。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着900多个戍卒,在大泽乡起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响应,刘邦、项羽也趁机起兵抗秦。公元前208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破40万秦军主力,秦朝主力彻底没了。第二年,赵高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可子婴只当了46天,刘邦就攻入关中,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之后就是“楚汉之争”,项羽和刘邦打了4年,最终项羽战败,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刘邦死后,儿子刘盈(汉惠帝)继位,吕后开始掌权,她虽然重用吕家人,开启了外戚专权的毛病,但也搞“与民休息”,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了基础。
吕后死后,大臣们铲除吕氏势力,迎立刘邦第四子刘恒(汉文帝)继位。之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接连治理,西汉国力达到顶峰。可到了汉元帝时期,他宠信宦官,觉得宦官没家室不会结党,结果朝政乱成一锅粥,西汉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1年,9岁的汉平帝继位,外戚王莽趁机掌握大权,公元8年,王莽直接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这位被戏称“穿越者”的王莽,搞了一堆不合实际的改革,最后改革失败,赤眉军、绿林军起兵反抗。公元23年,刘邦九世孙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灭了王莽主力,绿林军也攻入长安杀了王莽,新朝15年就亡了。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仍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之后11年,刘秀平定数十个割据势力,让汉朝再次统一。他掌权后,用“柔道”治天下,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光武中兴”让东汉初年一片安稳。
可东汉的命运,还是没逃过“盛极而衰”。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时期,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可汉和帝死后,东汉就进入了“幼儿园治国”——好几任皇帝继位时都不到10岁,朝政全在外戚和宦官手里来回抢,国家越来越弱。
公元184年,全国大旱,颗粒无收,朝廷还不减赋税,张角带着贫苦农民起义,他们头扎黄巾,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就是“黄巾起义”。朝廷没能力平叛,只能把兵权交给地方官,结果豪强们拥兵自重,慢慢变成军阀,东汉彻底名存实亡。
之后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接连爆发,汉献帝刘协只能带着大臣逃到洛阳。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之战灭了袁绍,统一北方。公元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想一统全国,却被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三国鼎立的雏形就此形成。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儿子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东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定了下来。
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先后五次北伐,可惜都没成功,公元234年遗憾离世。之后曹魏政权落到了司马家手里——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魏帝扫墓,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灭了蜀汉;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魏帝禅位,建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中国再次统一。
可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51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晋惠帝懦弱无能,皇后贾南风专权,引发“八王之乱”(291-306年),国家被折腾得千疮百孔。公元304年,氐族李雄建“成汉”,匈奴刘渊建“前赵”,“五胡乱华”开始,北方彻底乱了。公元317年,前赵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同年,西晋皇室司马睿带着百姓南迁,在建康称帝,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此后,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混战,南方是东晋,这一时期叫“东晋十六国”。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攻东晋,却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北方再次分裂,统一的希望彻底破灭。
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刘宋”,东晋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是宋、齐、梁、陈,都定都建康;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在北方更替。直到公元581年,关陇门阀杨坚,以外戚身份逼北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这才慢慢结束分裂。
公元588年,杨坚派杨广率军南下,灭了陈朝,俘虏陈叔宝,中国结束近300年分裂,再次统一。杨坚在位时,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百姓日子总算安稳了。可公元604年,杨坚离奇去世,杨广(隋炀帝)继位,他修洛阳城、凿大运河,还频繁打仗,过度耗空国力,全国农民起义爆发。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了隋炀帝,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建唐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唐朝初年,先后灭了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公元262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后李渊禅位,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开创“贞观之治”。到了唐高宗时期,唐朝版图达到最大,之后武则天更是直接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公元705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拥唐中宗复位,恢复唐朝国号,同年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前期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开创“开元盛世”,唐朝达到鼎盛;可后期他怠慢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还溺爱杨贵妃,朝政越来越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杀杨国忠”为名,联合史思明叛乱,“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内乱打了8年,直到763年才平定,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之后一直被“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困扰,再也回不到巅峰。
虽然唐宣宗时期,出现过“大中之治”,让唐朝缓了口气,但唐懿宗继位后,又开始骄奢淫逸,百姓再次活不下去。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这场起义历时久、范围广,把唐朝经济重地毁得一干二净,藩镇势力也越来越强。
公元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杀了他,立唐哀帝为傀儡;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禅位,建“后梁”,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中原更替;十国是南方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乱局再次开启。
这一时期,北方也不太平,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契丹国”(后来改辽);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柴荣继位,这位君主特别有抱负,想“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惜攻打契丹时突发疾病,39岁就去世了。
柴荣死后,9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公元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趁势发动“陈桥兵变”,逼柴宗训禅位,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怕别人学自己夺权,搞了“杯酒释兵权”,解除大臣军权,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就从这时候定了下来。
之后,北宋按“先南后北”的策略,灭了荆南、后蜀等政权,结束五代十国乱局。公元997年,宋真宗继位,辽军入侵时,他在寇準劝说下御驾亲征,在澶渊打退辽军,签订“澶渊之盟”,换来了宋辽百年和平。宋仁宗、宋英宗时期,北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特别发达,算是北宋的黄金时代。
可平静再次被打破,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西夏”,形成辽、宋、夏鼎立;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金国”,次年就打败辽军,辽朝一蹶不振;公元1125年,金灭辽,接着就转头攻宋。宋徽宗吓得传位给儿子宋钦宗,可没用,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把宋徽宗、宋钦宗及三千多宗室、大臣俘虏北上,这就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宋徽宗之子赵构在应天府称帝,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之后岳飞率岳家军四次北伐,打到距开封45里的朱仙镇,却被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年仅39岁。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以秦岭淮河为界,再次形成三国鼎立(金、宋、夏)。
真正打破格局的,是蒙古的崛起——公元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大蒙古国”;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灭金,报了靖康之耻,可也引狼入室。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1279年,元军与南宋在崖山决战,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赵昺跳海,南宋灭亡,元朝再次统一中国。
忽必烈在位时,注重农桑、兴办学堂,还加强对边疆的控制,社会慢慢恢复。可他死后,元朝皇位继承乱成一团,政变不断,还把百姓分等级,民族压迫严重,最终引发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在起义中脱颖而出,公元1368年,他在南京称帝,建明朝,之后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朱元璋在位时,搞洪武之治,国家慢慢稳定,可他死后,太子朱标已死,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继位。建文帝急于削藩,逼死、废黜了几位藩王,燕王朱棣干脆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攻破南京,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朱棣(明成祖)继位。
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明朝国力鼎盛,可明宣宗死后,1435年,朱祁镇(明英宗)继位,宠信宦官王振,还御
来源:爆笑快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