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阕《清平乐》,半世烟火情—人间有味是清欢,奈何聚散总随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2 13:00 1

摘要:“清平乐”,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淡雅的诗意,似江南的烟雨,似案头的清茶,在宋词的长河里悠悠流转。它既有闺阁的婉转情思,也有江湖的慷慨悲歌,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那些经典的《清平乐》词作,看词人如何以寥寥数笔,写尽人生的喜乐与哀愁。

“清平乐”,这三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淡雅的诗意,似江南的烟雨,似案头的清茶,在宋词的长河里悠悠流转。它既有闺阁的婉转情思,也有江湖的慷慨悲歌,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那些经典的《清平乐》词作,看词人如何以寥寥数笔,写尽人生的喜乐与哀愁。

清平乐·六盘山 〔现代〕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的这首《清平乐》,充满了豪迈的革命情怀。“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开篇的景象开阔大气,奠定了豪迈的基调。“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既是对红军长征壮举的回顾,也是对革命意志的彰显。下阕写六盘山的高峰和漫卷的红旗,展现出红军的昂扬斗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感受到那种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的这首词,把田园生活的温馨写得活灵活现。开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乡村的质朴风貌。“醉里吴音相媚好”,那带着吴地口音的亲昵对话,让一对白发翁媪的恩爱跃然纸上。下阕写三个儿子的不同活动,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则无赖地卧剥莲蓬,动静结合,把农家生活的烟火气和孩童的天真烂漫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画面,描绘出一幅充满温情的乡村生活图,让人心生向往。

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的词总是带着淡淡的惆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开篇就点出了深深的情意,可“鸿雁在云鱼在水”,想要寄情却无由,这种惆怅便弥漫开来。下阕“斜阳独倚西楼”,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更显落寞,“遥山恰对帘钩”的景,衬出的是心中的空寂。最后“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物是人非的感慨,随着东流的绿波悠悠远去,那种深沉的思念与无奈,在词中久久不散,读来令人动容。

清平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词总是带着刻骨的忧伤。“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开篇就点出了离别后的愁苦。“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落梅的纷乱,恰如心中的离愁,拂去又来,无尽无休。下阕“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进一步写思念的无着和归乡的艰难。最后“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春草的生生不息比喻离恨的绵绵不绝,把那种深入骨髓的思念和痛苦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罢,满心都是对词人遭遇的叹惋。

读罢这些《清平乐》,不禁感慨,一个词牌,却能容纳如此多样的情感与意境。它可以是田园的温馨,是离人的惆怅,是革命的豪迈,也是亡国的悲怆。这便是古典诗词的魅力,寥寥数语,却能穿越千年,在我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触摸到那些遥远却又真切的灵魂。

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白朴的这首《清平乐》,道尽了暮年的豁达与对自然的眷恋。开篇“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直白地感叹年华老去,白发渐生,带着岁月流逝的淡淡怅惘。“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以“桃李春风”的绚烂过往对比“桑榆残照”的晚年光景,却无过多悲戚,更多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坦然接受。

一曲清平乐终了,只余满纸清欢与怅惘。那些寻常巷陌的烟火、心头眉间的惦念,终究随词韵渐远,留得半阙余温在时光里流转。原是最淡的情最绵长,最素的景最难忘,读罢仍觉唇齿留香,只剩一声轻叹:人间有味是清欢,奈何聚散总随缘。

来源:历史的天空依旧灿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