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12日电资产总额超1.8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9254亿元……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简称“山西农商行”)紧扣“支农支小、做小做散”这一生命工程,大力弘扬“背包精神”,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12日电资产总额超1.8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9254亿元……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简称“山西农商行”)紧扣“支农支小、做小做散”这一生命工程,大力弘扬“背包精神”,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耕主业,“金融活水”润泽田间地头
秋收时节,三晋大地一片繁忙。古县合盛镇的粮食收购户胡文峰不再为资金发愁:“县农商行把授信额度提到100万,3天就放款,收购规模能扩大了。”这得益于山西农商行围绕“保秋收、稳民生、促增收”目标,开辟绿色通道,创新“秋粮贷”等产品,全链条护航秋粮归仓。
这正是山西农商行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的缩影。今年以来,该行充分发挥“科技+人海”双重优势,着力将三农金融、县域金融做深做透。截至2025年10月末,其资产总额达18210.07亿元,各项存款14474.97亿元,各项贷款9254亿元,服务质效与资产质量同步提升。
传承“背包精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1945年罗村信用社诞生起,山西农信已走过80载。上世纪50年代,农信人身背帆布包,装着算盘票据上门服务,形成了宝贵的“背包精神”。如今,从农信社到农商行,这种精神历久弥新。客户经理们手提现代工具包,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在隰县,农商行客户经理走进果园,为种植户李刚现场办理贷款,仅2天15万元“兴旺贷”就到账,解了其扩大果园的燃眉之急。这样的场景在全省已成常态。山西农商行将“背包精神”深植服务,既“从群众中来”,通过党员带队调研精准捕捉需求;更“到群众中去”,依托“流动服务车”“背包+终端”,消除金融服务盲区。
省农商党委引导市县机构树立正确发展观,持续壮大一线队伍。目前客户经理总数达12220人,新增5765人;选派5932名金融助理进驻2万余个行政村及社区,深入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化网格营销与整村授信。目前,千万元以下贷款存量占比超50%,增量占比保持在80%以上。
金融服务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围绕清徐老陈醋等3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和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特色融资模式,截至9月末,相关特色产业贷款余额61.01亿元,惠及2960户。资源持续投向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绿色农业、文旅休闲等现代乡村产业。
发力支农支小,助推城乡融合
在泽州县北义城镇,百事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生机勃勃。这家集种植、养殖、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企业,在二期工程遇资金瓶颈时,获得泽州农商行550万元信贷支持,得以建成40余栋高标准大棚和规模化禽场。
山西农商行以信贷转型为抓手,完善机制、倾斜资源、优化结构,全力提升支农支小贷款配置效率。截至9月末,支农支小贷款余额达6384.1亿元。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和“整村授信+网格化走访+移动PAD上门办贷”组合拳,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实施“一户一档”精准画像。依托“富农贷”等36款基础产品和“养老保障贷”等特色产品,累计惠及3.94万户民营经济主体。
同时,该行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9月末,支持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900余户,贷款余额111.04亿元。针对创业就业重点群体,推广“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贴息+银行让利”降本机制。此外,通过梳理产业链链企名单,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等业务,有效缓解“融资难、抵押弱”痛点。
创优产品服务,构建普惠金融新生态
“六年前资金短缺,大棚稀疏;如今在农商行支持下,枝繁叶茂结出‘金果子’!”左权县一合作社负责人感慨道。
近年来,省农商行以“五篇大文章”为纲,编制信贷产品手册,收录全系统900余款产品,构建起“菜单式”信贷产品体系,为“三农”和县域特色产业提供丰富选择。
产品供给持续丰富:依托“智能风控、晋享e贷”平台,加大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小额农户贷等线上标准产品推广,已为91万客户授信1278.23亿元,用信798.19亿元。编制《涉农优惠政策汇编》,推广“保险+信贷”等模式,扩大投放、降低成本。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为300万元以下客户实现“零资料、零等待、零费用”的“一键续贷”。
机制流程不断优化:统一建立“前、中、后台”分离和岗位制衡的信贷模式,兼顾风险与效率。推行“阳光办贷”,公开政策、流程与客户经理,建立服务评价与投诉机制。通过精简20余项档案资料,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服务生态凝聚合力:加强融担等领域合作,破解涉农贷款担保难;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优化渠道建设,依托“物理网点+数字渠道”双轮驱动,联合地方政府、村委共建“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站,覆盖全省九成以上乡镇,让村民足不出村办理存取款、社保缴费等业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将柜台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完)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