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酒不沾,寿命更短?柳叶刀实锤:烟酒,是头号致癌“凶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3:3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9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天喝点小酒,活血通络,不伤身,反而延年益寿。”
“滴酒不沾的人,反而更容易短命。”

这种说法,你听过吗?

在很多饭局上,这几句话几乎成了劝酒的“标配”。但如果你翻开《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顶级医学期刊,就会发现,这些“民间智慧”其实站不住脚。酒精和烟草,早就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和石棉、砒霜、苯并芘同属一类。

这不是道听途说,而是科学“实锤”。

2018年,《柳叶刀》发表了一项覆盖195个国家、2600万人的全球研究,研究者直截了当地说:“最健康的饮酒量是——零。”

这句话打脸了所有“适量饮酒益健康”的说法。

即便你只是饭后小酌一杯,酒精依然会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进入肝脏、影响神经、损伤血管,还会扰乱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风险。那些号称“红酒抗氧化”的好处,早已被更新的研究一一驳斥。

更关键的是——酒精上瘾性极强,所谓‘小酌怡情’往往是通往‘酒精依赖’的起点

有些人搬出数据,说滴酒不沾者的死亡率反而更高。听起来像是“不喝酒不如喝点”,但真相并不简单。

这些“滴酒不沾”的人中,很多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才戒酒,比如肝病、心脏病、糖尿病患者。这在流行病学上被称为“健康幸存者偏倚”或“反向因果”。

不是不喝酒让他们短命,而是因为生病不能喝。

这类误读极易误导公众。权威医学期刊《BMJ》在一项系统回顾中指出:“只有在严格排除‘健康差不饮酒者’后,数据才显示滴酒不沾者的寿命更长”。

所以,别再用“短命”来给自己找喝酒的理由了。

单喝酒已经够糟了,如果还抽烟,那几乎就是给身体判了“死缓”。

烟草中的苯并芘、亚硝胺、焦油等本就是致癌物,而酒精会破坏口腔、食管、胃肠的黏膜屏障,让这些毒素更容易入侵细胞、诱发基因突变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超450万人,其中消化道癌症占比高达四成,而烟酒正是主要诱因之一。

更令人警惕的是,烟和酒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放大毒性。一项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上的研究指出,烟酒并用的人,患口腔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0倍以上。

听起来很吓人?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自豪地说:“我酒量好,从不醉。”但这不代表你不受伤害。

酒精进入人体后,代谢的主要战场在肝脏。有些人喝多了只是脸不红、心不跳,那只是因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高,不等于毒性被中和

长期饮酒,哪怕不醉,也会慢慢让肝细胞变性、萎缩,最终走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更别提酒精对大脑、心脏、胰腺的慢性损伤。

你看不到的伤害,才最致命。

很多人说:“我都喝了几十年了,现在戒,还有用吗?”答案是——有,而且效果显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指南:

戒酒1个月,肝功能开始恢复,脂肪肝可逆转戒酒6个月,血压、血脂水平下降,睡眠改善戒烟2年内,中风与肺癌风险下降一半以上戒烟10年后,患癌风险接近普通人

也就是说,身体是有自愈能力的,只要你给它机会

很多人不是爱喝,而是怕“不给面子”。但你有没有发现,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不喝酒就疏远你;真正的合作,也不是靠灌酒灌出来的。

你完全可以用一句“身体不太好,医生不让喝”作为挡箭牌,或者直接点个无酒精饮品,既不失礼,也保了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大家开始尊重“不喝酒”的选择,甚至觉得这是种自律的表现

所以,不喝酒不再是“扫兴”,而是一种成熟的生活方式。

人的身体不是用来“拼酒量”的,健康也不是靠“酒壮胆”维持的。

你可以不去健身、偶尔熬夜,但唯独不能忽视烟酒的慢性侵蚀。它们不像车祸那样立刻让人倒下,而是像滴水穿石,一点点地掏空你的身体。

别让“喝点没事”“别人都喝我也喝”这种心理,成为你人生的健康黑洞。

真正值得炫耀的,不是酒桌上的“千杯不醉”,而是走出医院时,医生对你说:“你的身体状况,比同龄人好太多了。”

酒精没有安全剂量,哪怕一口也有风险烟酒联手,是癌症的“乘风破浪组合”“滴酒不沾更短命”是误解了研究从现在开始戒掉,永远都不晚

参考资料:
[1]《1990–2016年195个国家和地区酒精使用与健康负担的系统分析》
发表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2018年。
[2]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居民饮酒行为调查报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
[3]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 2024年版.

来源:浅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