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信访,不少人误以为“只约束老百姓”,觉得不能随便上访、反复提诉求。其实不然,2025年信访法治化升级核心是“双向规范”:既给群众信访划清合法边界,更给公权力套上“紧箍咒”,让维权有路径、权力守规矩,真正回归“为民解难”的本质。
提到信访,不少人误以为“只约束老百姓”,觉得不能随便上访、反复提诉求。其实不然,2025年信访法治化升级核心是“双向规范”:既给群众信访划清合法边界,更给公权力套上“紧箍咒”,让维权有路径、权力守规矩,真正回归“为民解难”的本质。
信访本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群众有诉求可通过这一渠道反映。但过去两类乱象拖了后腿:一是少数人滥用权利,以哭闹辱骂、堵门堵路等过激方式闹访缠访,甚至借信访索求不当利益,占用公共资源;二是个别部门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超期不办或粗暴回应,甚至打击报复信访人,让群众“求助无门”。2025年基于《信访工作条例》的升级措施落地,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
一、群众信访:合法有边界,维权讲规矩
信访是合法权利,但不能滥用,需遵守三个原则:
1. 诉求真实合法,有事实依据,不捏造信息、诬告他人;
2. 走信访窗口、网上平台、来信等法定渠道,不搞聚集闹事、堵占办公场所等过激行为;
3. 同一诉求经受理、复查、复核给出结论后,不重复信访。
以下3类违法信访行为将被依法处理:
• 缠访闹访:经劝阻仍逗留信访场所、辱骂工作人员,或无新证据重复信访,将被训诫,情节严重者受治安处罚;
• 要挟勒索:借信访索要财物、以闹访相威胁,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追究刑责;
• 造谣滋事:编造虚假信访信息传播,扰乱社会秩序,按规定处罚,后果严重者追刑责。
提醒:对处理结果不满,可在30日内申请复查,复查后不服还能在30日内申请复核;复核后仍以同一事实信访的,不再受理。
二、权力运行:履职有硬杠,失职必追责
新规重点约束公权力,从三方面划定“红线”:
1. 责任上肩:实行“包保制+考核制”,每个信访事项明确负责人,全程跟踪;信访工作成效纳入干部考核,履职不力者将被约谈、通报,情节严重者挂牌督办;
2. 流程闭环:一般事项60日内办结,复杂事项可延长30日,但需书面告知理由;办理结果出具正式意见书,明确结论和法律依据,合理诉求必须解决,无理诉求做好解释,困难群众协助申请救助;
3. 监督升级:严禁打击报复信访人,查实后严肃追责;疑难信访问题纳入督查范围,推动解决;完善“诉讼与信访分离”机制,涉司法类事项导入正规法律渠道,新增调解和解机制,让问题解决更灵活。
三、双向规范:权利与责任并行
信访法治化不是单方面约束,而是保护多数人权益:约束违法信访,是避免公共资源被滥用,让真正有诉求者得到快速回应;约束公权力,是杜绝不作为、乱作为,让信访渠道畅通。
对群众来说,信访是维权工具,而非“碰瓷武器”,依法诉求才能有效回应;对公职人员来说,信访是责任状,需认真对待每一次诉求。
最后问问你:你或身边人有过信访经历吗?对新规的“双向规范”怎么看?还能通过哪些方式让信访渠道更高效解决诉求?
来源:20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