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谢娜,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有钱”——和张杰坐拥超4亿身家,14家公司横跨影视、商贸,汤臣一品豪宅配2000万兰博基尼,连直播首秀都能狂揽420万佣金。可44岁的她,却在《快乐大本营》停播后愈发“拼命”:5点起床练声、向央视主播请教、3个月恶补科技知识,连登央
提起谢娜,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有钱”——和张杰坐拥超4亿身家,14家公司横跨影视、商贸,汤臣一品豪宅配2000万兰博基尼,连直播首秀都能狂揽420万佣金。可44岁的她,却在《快乐大本营》停播后愈发“拼命”:5点起床练声、向央视主播请教、3个月恶补科技知识,连登央视秋晚和鸿蒙星光盛典。
明明几辈子花不完的钱,她到底还缺什么、在求什么?答案藏在她手机屏保的“稳住”二字里,藏在20年未停的逆袭路上。
谢娜的财富早已无需证明:湖南卫视年薪290万,综艺、代言年收入超4000万,张杰单场跨年演唱会收入就破3600万,线上独播权更是高达1亿。可“综艺咖”的标签,却像一道枷锁困了她20年。
早年采访刘德华抢话、金鹰节即兴发言不合时宜、与康辉同台频频插话,让“不专业”“没边界感”的质疑如影随形。《浪姐5》成团夜,她把“成绩”的“绩”读成“jī”,把袁娅维的“娅”读成“yǎ”,再次被群嘲“文化短板”。这些争议,成了她“自我革新”的导火索。
为了撕掉标签,她开启近乎“炼狱式”的训练:每天清晨5点起床练声,对着镜子纠正语气语调,用智能耳麦监控情绪波动;主动向央视前主播徐俐请教气息控制,反复观看《主持人大赛》吸收专业点评。手机屏保换成“稳住”二字,时刻提醒自己克制即兴抢话的习惯,学会倾听与留白。
这份死磕终有回响:2025年央视秋晚,她收敛综艺感,用四川方言RAP《川蜀谣》融入非遗元素,主持时段观众留存率高达92%,位列所有主持人第二;鸿蒙星光盛典上,她把“鸿蒙生态破10亿台”比作“四川火锅锅底”,用通俗比喻让硬核科技变亲民,与撒贝宁配合默契获业内认可。她求的,从来不是更多财富,而是“被当成专业主持人”的体面。
《快乐大本营》停播时,不少人以为谢娜会退居幕后享清福——毕竟三个女儿需要陪伴,身家也足以躺平。可她却选择“换赛道继续跑”,把40+活成了“跨界天花板”。
她跳出主持舒适区:转型话剧演员,主演赖声川《十三角关系》,用扎实表现打破“综艺人演不了话剧”的偏见;化身综艺制作人,打造《太阳市集》,在台风暴雨中坚持录制,直言“每一个细节都想做到极致”;甚至挑战科技盛典主持,提前3个月恶补专业知识,拉着工程师请教“写代码时听不听音乐”,让严肃的科技传播多了温度。
丈夫张杰的事业规划也与她同频:2025年平衡演唱会与音综,深耕音乐领域的同时,默默支持谢娜的每一次跨界。夫妻俩从不是“躺平享富”,而是在各自领域突破边界——谢娜求的,是摆脱“快乐催化剂”的单一标签,证明自己既能搞笑,也能hold住深度访谈、主流晚会、科技盛典等多元舞台。
谢娜的拼搏里,藏着中年女性的共同执念:不被年龄定义,不被过往标签束缚。她曾在采访中直言:“年龄从不是停下的理由,热爱才是”。这份热爱,本质是对自我价值的极致追求。
早年因发音失误被群嘲时,她没有摆烂,而是逐字校正台词;被质疑“不适合正式场合”时,她没有退缩,而是用92%的观众留存率、官媒的认可回应;44岁跨界科技领域,她没有因“不懂”而放弃,而是用真诚与努力,让科技传播变得更接地气。
她的求,从来不是虚无的流量或名利。是当别人说“你只能搞笑”时,她偏要证明“我还能更专业”;是当年龄成为“减速带”时,她偏要踩油门加速;是在财富自由后,依然能找到让自己“眼里有光”的热爱与目标。
如今的谢娜,既拥有豪门生活的底气,也保持着逆风翻盘的锐气。她的故事早已超越“明星赚钱”的范畴,成了一场关于“中年转型”“自我证明”的全民共鸣。
那么你觉得,身家4亿的谢娜仍如此拼命,值得吗?你心中的她,求的是认可、是突破,还是别的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Lisa红毯封神 #釜山电影节名场面 #高定争议款 #顶流时尚影响力
来源:沙滩休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