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抽调河西、陇右的兵去平叛,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今西藏那边的政权)一看机会来了,扛着刀枪就往河州冲。这地儿是中原到西域的咽喉,占了河州,等于掐住唐朝的“快递线”。
临夏人爱说“河州强硬”,不是吹牛,这地方从唐朝开始,就搁西北当“兵家菜市场”。
我爷爷小时候听老辈人讲:“咱河州的山梁子,每块石头都记得刀光剑影;咱黄河的水,每朵浪花都泡过血。”
今儿咱就唠唠河州历史上那些“大架”,不是村口俩小伙抡锄头互殴,是真刀真枪、改写历史的硬仗。
一、唐朝的“吐蕃擂台赛”:哥舒翰的“河州保卫战”,把吐蕃揍出心理阴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抽调河西、陇右的兵去平叛,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今西藏那边的政权)一看机会来了,扛着刀枪就往河州冲。这地儿是中原到西域的咽喉,占了河州,等于掐住唐朝的“快递线”。
当时的河州刺史叫“王栖曜”,听着像个文人,其实是个“战神”。他带着军民在河州城外筑了道“土长城”,墙高两丈,墙上插满尖竹签,墙根挖了陷阱,里面塞满铁蒺藜。吐蕃人第一次攻城,刚爬上墙,就被竹签扎得哭爹喊娘,掉进陷阱的,腿都摔成两截。
可吐蕃人多啊,跟蚂蚁似的往上涌。王栖曜急了,大手一挥:“把咱的老弱妇孺都叫上!”老百姓扛着锅碗瓢盆,拎着菜刀擀面杖,跟在士兵后面喊:“吐蕃人敢过河,咱就用热汤泼他们!”吐蕃人哪见过这阵仗,以为唐朝援兵到了,扭头就跑,连帐篷都不要了。
后来,名将哥舒翰镇守陇右,直接在河州设了“神策军”。这支部队跟吐蕃人玩“游击战”:白天躲在山里打埋伏,晚上摸黑烧吐蕃的粮草。吐蕃赞普(首领)气得直拍桌子:“河州这鬼地方,老子打三年都没拿下!”
最解气的是763年,吐蕃人趁唐朝内乱,又来攻河州。哥舒翰早就在黄河边上埋了“水雷”(其实是装满石头的木船),吐蕃战船刚靠岸,就被撞得稀碎。士兵们冲上去,把吐蕃人按在沙滩上,用绳子捆成粽子。战后,哥舒翰在河边立了块碑,刻着:“吐蕃至此,止步!”
二、明朝的“河州之乱”:沐英的“平叛剧本”,把造反的土司揍成“乖宝宝”
明朝初年,河州出了个大刺头,何锁南普。这人是当地土司(相当于地头蛇),仗着手里有兵,不服明朝管,还联合其他土司造反,口号是“反了朱元璋,咱自己当王”。
朱元璋派沐英(明朝开国名将,沐王府的创始人)来收拾他。沐英可不含糊,带着十万大军,从西安一路杀到河州。何锁南普以为自己兵多,跟沐英玩“对峙”,双方在黄河边上扎营,隔着河骂阵。
沐英玩了个“火攻”:半夜派士兵划着小船,把蘸了油的棉花扔到何锁南普的营寨里。火一点起来,风一吹,整个营寨烧成火海。何锁南普从睡梦里爬起来,只穿条裤衩就往山上跑,嘴里喊:“沐英这小子,玩阴的!”
没过多久,沐英就攻破了河州城。何锁南普跪在城门口求饶:“我错了,我再也不反了!”沐英没杀他,反而给他封了个“河州卫指挥使”,相当于“河州片区治安官”。
沐英还在河州设了“茶马司”,跟藏民做茶马生意。老百姓都说:“沐王爷一来,河州的天就晴了。”从那以后,河州的土司再也不敢随便造反,毕竟“沐王爷的刀,比黄河的水还凉”。
三、近代的“河湟事变”:马仲英的“西北狼”,搅得河州天翻地覆
1928年,河州又出事了,马仲英(西北军阀,人称“尕司令”)带着队伍造反。这小子二十岁出头,脾气暴,打仗不要命,带着几万人从宁夏杀到河州,口号是“反国民军,求自治”。
当时的河州城,城墙都破了个大窟窿。马仲英的队伍跟国民军在城里打巷战,子弹从房顶上飞,老百姓缩在炕洞里不敢出声。最惨的是城隍庙,双方为抢制高点,把庙里的神像都砸了,泥菩萨满地滚,跟下饺子似的。
马仲英占了河州后,自立为“甘肃王”,可他没想过治理地方,抢粮食、烧房子、抓壮丁,老百姓恨得牙痒痒。后来,冯玉祥的国民军反攻,马仲英被打跑,可河州已经不成样子:城墙塌了半边,街道全是弹坑,老百姓的锅碗瓢盆都被抢光了。
我太爷爷当年在河州城卖酿皮,他总说:“那年月,卖酿皮的担子都不敢挑到城中心,子弹嗖嗖飞,溅起的灰能把酿皮染成黑的。”
四、这些仗,到底给河州留下了啥?
有人要问:“打了这么多仗,河州现在咋样了?”
你去看临夏的老城墙,虽然残破,可每块砖都刻着“守土有责”;
你去逛八坊十三巷,回族的砖雕、汉族的木刻、藏族的彩绘,全揉在一块儿,像碗“民族团结面”;
你去听临夏花儿,“黄河沿上的枣儿红,咱河州的汉子最能打”,唱的不是仇恨,是骨子里的硬气。
其实,河州的仗,打的是“边疆的命”,唐朝守的是丝绸之路,明朝固的是西北边防,近代争的是民族存亡。
那些倒在战场上的士兵,那些被火烧的城寨,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成了河州的一部分。
就像我爷爷说的:“咱河州人不记仇,只记‘团结’。当年的仗,是为了让咱现在能安稳吃碗牛肉面。”
结尾:河州的风,吹过战场,吹来和平
现在去临夏,你能在八坊十三巷吃到“团结包子”,羊肉馅、牛肉馅、萝卜馅,全在一个蒸笼里;
能在黄河边看到“三炮台”茶,汉、回、藏的茶碗碰在一起,叮当作响;
能听见老人们说:“当年打那么多仗,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河州的仗,打完了;河州的故事,还在继续。
那些曾经的刀光剑影,都变成了今天的烟火气,
这才是,最硬核的“和平宣言”。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