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姐回来了,但“小妞”消失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2:33 1

摘要:本来,久未在公众前露面的白百何,此次和名导张律搭档,先后携《罗目的黄昏》《春树》走上两大A类国际电影节(釜山和东京)的红毯,理应是人心所向的。谁料在东京电影节开奖前两日,白百何一条勾人联想的微博,让风向陡转,演变成了“主演下场开撕”的舆论海啸。

临近年末,院线电影生猛上档,与此同时,随着各路电影节,电影圈也闹腾得厉害。

而风暴的中心,自然少不了白百何的身影。

本来,久未在公众前露面的白百何,此次和名导张律搭档,先后携《罗目的黄昏》《春树》走上两大A类国际电影节(釜山和东京)的红毯,理应是人心所向的。谁料在东京电影节开奖前两日,白百何一条勾人联想的微博,让风向陡转,演变成了“主演下场开撕”的舆论海啸。

《春树》海报

对于白百何的呛声,坊间评价不一,但更多还是力挺的。借用网友打趣的形容,剥开明星这种特殊的职业身份,白百何的遭遇,就像一个项目里的核心技术骨干,被踢出了群聊和庆功宴,leader连上桌的机会都不给你。难怪打工人们纷纷为其鸣不平,表示强烈的共情和代入。

抛开所谓“职场霸凌”的叙事,话题撬动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也是因为在将假笑和营业做到极致的内娱,“活人感”是稀缺的。白百何宁折不弯的直球打法,在同行们的衬托下,更多了几分洒脱的心气儿,虽然和名利场的生存法则不兼容,但在路人眼中,却是绝对的吸粉利器。

如果说利用微博“升堂”,尚属于被逼急的反攻行为,回望十多年前,白百何塑造的一个个脆弱、倔强而不服输的女主,早已预演了今天这场风波。此去经年,当“小妞电影”从视线淡出,观众们苦叹江湖再也找不到白百何的代餐,方才醒悟过来,那些看似高度模板化的角色里,藏了多少浓烈的人间悲喜。

冷知识:白百何拍《失恋33天》时,已经是三岁孩子的妈了。

对于这部脱胎于网络人气小说的电影,起初,业内并未买股它会大爆。而最终,电影以900万成本斩下3.5亿票房,回报率达668%,堪称小成本逆袭的典范。

这其中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影片赶在“世纪光棍节”的当口上映,有着天然的宣发优势;主演白百何和文章都不是一线大咖,但自身的形象、发挥与角色高度贴合,并在次年双双拿下百花奖;此外,编剧兼原著作者鲍鲸鲸身为资深的网络写手,擅长把玩金句,在犀利、幽默和情感哲学之间进退自如,影片中的许多金句,颇有上古论坛遗风,正好能搔到都市小年轻的痒处。

在场外,彼时的内地电影市场日渐庞大,热钱的涌入,也在呼唤着继古装、动作奇谋、主旋律史诗后新的“票房灵药”。《失恋33天》的破局,让许多投资人开始注意到“小妞电影”的独家潜力。

《失恋33天》剧照

所谓“小妞电影”(chick flick),严格说来并不是电影类型(genre),而是一种亚类型化的市场概念。它最早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好莱坞,以《蒂凡尼的早餐》为代表,用于指称面向女性观众的情感喜剧、爱情片、时尚或成长类电影。到了80、90年代,由茱莉亚·罗伯茨、梅格·瑞恩等人领衔的甜姐形象,掀起了又一波“小妞电影”的高峰。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善于借鉴的港片将这种配方引进,并加以本土化的改良。郑秀文、杨千嬅、张柏芝等当红女星主演的《瘦身男女》《孤男寡女》《新扎师妹》《天生购物狂》……散发着港女特有的神采,勾勒出了香港先锋、凌厉的一面。

《孤男寡女》剧照

面对这种舶来的洋玩意,内地的反射弧还要更长。2010年前后,《非常完美》《杜拉拉升职记》等抢着试了下水温,商业表现也很不错,但仍未酝酿成气候。直到《失恋33天》一铲子下去,金矿被挖开,“小妞电影”才迎来井喷式的爆发。

吃了首轮红利的人,并非个个都能将势头延续下去。《失恋33天》的导演滕华涛,两年后再度拉上鲍鲸鲸打造了《等风来》,前者还以制片人身份,参与到《剩者为王》《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项目的开发中,奈何反响都相对平淡。2019年暑期档转攻科幻的《上海堡垒》更是重创了他的职业生涯,成为至今仍被鞭尸的污点。

倒是白百何,在靠着《失恋33天》名气大涨之后,事业便坐上了火箭。她以每年平均两到三部的“劳模”姿态,撑起了国产“小妞电影”的半边天:《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整容日记》《滚蛋吧!肿瘤君》《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尽管影片的质量略有参差,但都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极高的投资回报比。

《滚蛋吧!肿瘤君》剧照

纵观整个10年代,不夸张地说,白百何是“小妞电影”赛道的王者,这奠定了她在国民心中的亲切和认知度。而其最高光的莫过于2015年暑假,《捉妖记》《滚蛋吧!肿瘤君》的双片热映,让她跻身当年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星,也被预言有望成为内娱“首位百亿女演员”。

在当时,人们几乎是凭着被激活的本能,拥抱了席卷而至的“小妞电影”风潮,与其包装出的摩登都会物语。

白百何算得上大花吗?这个玄学的提问,戳穿了“小妞电影”在思想深度、价值地位上的孱弱。对许多人而言,这类电影都是给情侣捧着爆米花约会用的,很难被划归到艺术的范畴内。当然,如果综合产量、票房等实绩指标来看,事业全盛时的白百何还是有底气在内娱横着走的。

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白百何是有演技的,并且不赖。除了奖杯可以佐证,拎出她的经典角色,便能发现,这些看上去流水线批发的“小妞”,都是以共同的底色为基酒,勾调出多样的色彩和滋味。

科班出身的白百何,深谙演好“普通人”的秘诀,不在于技巧多满,而是要贯彻老师在第一堂表演课上说的几个字:解放天性。双鱼座的她,演起古灵精怪、傻乐呵的都市女青年,总能将人物状态抓得刚刚好,松弛而几无“演”的痕迹。这得益于她清晰的口条,对语气和微表情的控制,当然还叠了层长相的buff。

白百何有一张“接地气”的脸,这样说绝非出于内涵。早年的她头骨圆润,面部布局透着一种克制的钝感,胶原蛋白很足,既非网红建模式的精致和立体,也没有太突出的审美记忆点,却是为“小妞电影”专属定制的表情,呈现出明媚、向上的亲和力。试想下《小时代》开头那句“万千女孩中最平凡的一个”,交给她来念,理应更让人信服。

但路人再生动,毕竟也只能在通俗剧和网络热贴里蹦跶,跟玉娇龙、宫二、王佳芝这些影史级的名角放一块儿,瞬间就“咻”地黯淡了。站在修辞学的角度上,提到后者,人们用的多是烈马、寒梅、深井等“阳春白雪”的物象,搜肠刮肚,恨不得把古籍翻个遍。

到了白百何领衔的“小妞”阵营,语言系统难免跟着“缩水”,不能搞得太文绉绉,最好像常年摆在畅销书架上的成人鸡汤那样,带点俗气但适合仿写的网感,什么路边摊的冰糖葫芦、煎饼果子……总之口吻要够平,够原生态。这种窝在大城市一角、为了要爱情还是面包之类琐事纠结的设定,纵然谈不上传奇,倒也有种别开生面的纯真美。

而说到底,“小妞电影”最饱受诟病和争议的,就是叙事框架的狭隘。尽管诞生伊始,这类电影就瞄准了取悦女性用户,但很显然,明面上的消费话语权提升,并不能解决一地鸡毛,本质还是贩卖那套对中产阶级的物质想象,让当时的观众误以为进了城,就能化身出入写字楼的白领,顺手拍个vlog,取名《精致/自律/高能量女孩的一天》。

除了最基础的恋爱和分手,国产小妞片也是狗血杂烩的重灾区,拿白百何的几部代表作为例,车祸、失忆、绝症、闺蜜挖墙脚……隔着银幕都能闻到一股韩式泡菜味。

嵌不进新时代的语境,旧工厂的螺丝注定要被淘汰,这是个全球性的症结。放眼“小妞电影”的老家好莱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今年由席琳·宋(《过往人生》)执导的《物质主义者》卡司阵容豪华,本被寄予复兴Rom-com(浪漫喜剧)的厚望,结果还是在“穷小子vs王老五”的模式里打转,提供的解法生硬、幼稚到可笑。

在国内,“小妞电影”最后的受益者,是凭借《七月与安生》《喜欢你》赚了一波好感的周冬雨,但此时,已到了市场风口变化的临界点。糖衣褪掉,露出内里的苦涩和狼狈,人们也竞相转身找起了别的刺激。

《七月与安生》剧照

目光横移到一年前,《好东西》的热映,通过后现代式的解构游戏,轻巧的文本策略,宣告国产小妞片正式迈入2.0时代。彻夜激动的网友们,盘点起了“那些年拥抱过我们”的小妞电影。满屏考古和怀旧的情绪中,有人疑惑:白百何去哪儿了?

影视潮汐的进退,既有周期性的规律,也是外部引力的反光镜。如果说整个10年代,小妞电影梦幻、感伤、鸡尾酒般酸甜的气泡,抹在杯沿的盐或糖粉,定格了主流的叙事风景,那么今天更多人买单的,则是“思诚系”的热点情绪拼贴和剧本杀式反转,把观众的神经当陀螺一样来回抽。

《喜欢你》剧照

当然,传统浪漫喜剧还是有市场的,只是不再像过去那般,有梦幻的资源和制作团队护航。影视同行们挂在嘴边的,都是展现奋斗、逆袭的“大女主”故事。而想看甜宠、玛丽苏题材的,大可不必费神去影院,随手点开一部短剧和古偶,便能收获电子榨菜的快乐。

除了客观上的环境挤压,白百何过往的几段绯闻,也对其造成了曝光度和商业估值的暴跌。加上被年龄卡住,不再适合演小妞的她,迅速地从一线滑落、喑哑了下去。

不甘心的白百何,曾在转型之路上挣扎过:独白剧《听见她说》中,她在《失眠人的梦》这集饰演一个被婚姻吞噬的家庭主妇,诠释出了“金智英”同款的溺水感,然而剧集本身碍于形式的小众,并未在市场上发酵起来;翻拍韩国惊悚片的《门锁》质感太次,口碑翻进了阴沟里;直到近两年和肖战、张颂文搭档出演电视剧,血槽才恢复了些,只是跟后者合作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又显得特违和,毫无cp感可言。

《清明上河图密码》剧照

看着曾经很酷的女演员,一眨眼到了谈姐弟恋和中年夫妻打闹的年纪,观众又怎会不心生怜爱。想来白百何这些年除了拍戏,行事作风低调,五年前难得上回热搜,还是被网友爆料她在《滚蛋吧!肿瘤君》上映以来,身为原型人物熊顿生前的好友,一直默默照顾她的父母,逢年过节都给二老寄东西,并且从未借这事来营销。

这也是为何,对于此次白百何合作张律的两部文艺片,网友原本是很期待的,将其视作她复出电影圈的信号。谈起当年小妞电影的辉煌,国内影市的锣鼓喧天,她的存在像个活图腾,杵在那儿就能让人脑补出太多的心碎。

初代的“小妞电影”已经谢幕了,这是不可否认的。2019年,网飞曾发文倡议推翻“小妞电影”的叫法,认为该术语强化了“女性观众是浪漫爱情片唯一受众”这一刻板印象。那么,在两性话语早已重构了几轮的当下,网友们对这些糖水片的怀念,到底出于何故?

《被偷走的那五年》剧照

这其中,必然掺杂了几分“终不似,少年游”的时代滤镜,另一种今年更火、病毒式传播的说法则是“经济上行的审美”,看起来不假,却让人难掩苦笑。或许这就是我们现状的缩影:情绪被压扁,大脑发育迟缓,只能装下一个个时髦但空洞的梗。

于是回过神来,当年那些没营养的片子里,虽有多到令人发指的植入广告,和咯噔的“空间体”金句,却能在每个镜头缝隙间,填充进一股飞扬、蓬勃的时代气韵和精神。

就像黄小仙在空旷的鼓楼大街上,伴着陈珊妮的《情歌》,将自尊撕碎了追着汽车尾灯跑,“你是我一场好梦/明天一切好说”。

《失恋33天》截图

是啊,谁又不曾在午夜梦回之际,蓦地想起那个时候,连配角都如此闪亮、生动。人们还有力气折腾,抱着好梦睡去,醺醺然作天作地,爱恨都真实。

来源:南风窗NF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