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印之间曾有4次大规模的战争,第四次也叫卡吉尔战争,这四次战争最大的趋势性特点是时间越来越短。
1、定义了未来至少20年的战争模式
巴印之间曾有4次大规模的战争,第四次也叫卡吉尔战争,这四次战争最大的趋势性特点是时间越来越短。
本次巴印冲突,若从4月22日算起到5月10日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也就不到1个月,算不算一次战争?
仅就空军来说,一次空战双方动用的飞机就超过100架,巴方全部参战战机规模约为 45-50架,印度这边,总规模可能达70-75架。这肯定是二十一世纪到目前为止,有资料记载的、全球最大规模的空战了。
而且双方海军、陆军也参与了,还有普罗大众不知道的卫星及信息网络军种,这就是一场要素很全的战争。因此可以不把它命名为“第五次印巴战争”,但必须称它为“战争”,而且是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代表了未来战争的特点、形式和方向。
就规模来判断,仅军事方面,侦察、谋划、动员和部署、后勤等可能就得几个月,若考虑政治因素,全部故事的时间脉络必定超过3个月。
因此如果说这是因为“恐怖袭击”造成了双方误判误解,而“偶发”的。那是对全地球人智商的侮辱。
管仲像
2、未来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本次的巴印冲突,要素全面,可以用于展望未来战争的特点。
① 时间短,本次“巴印之战”,若从正式交手开始也就几天时间
② 费用巨大,每天的消耗数以十亿计,而且是美元
③ 超视距和无人化,敌军根本就不在目视范围
④ 一体化,每个作战单元都是互联互通的,若想靠单一武器或部队优势,只能被“屠宰”或猎杀
⑤ 技术装备胜战作用提升,“气”战胜“钢”非常困难
巴军指挥部
3、印度为什么要开战
如果前述假设成立,即这是一个谋划了较长时间的“阳谋”,那印度乐意开战、敢于开战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是,为了国家利益。
从中国人容易理解的角度,可以类比“抗美援朝”,从几十年后的视角,可以理解的一清二楚,战争后的利益,一则是获得了地缘安全,一则是“156个项目”,特别是那156个大项目,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产业复制和技术转移。
谁瞧的上弱者,只有强者值得尊敬和合作。
另一个可以类比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美国人搞不定的我们能搞定,“十年蜜月期”可不是凭空来的,用一个越南(可能还包括朝鲜)换来了美西方、其它东南亚国家等的资金、技术和贸易机会。
这样想的话,印度开战的理由类似,为自己在“地球村”谋地位、身份和价值。
任何国家民族的精英群体都是“超级大脑”,一定是理性的,绝不会胡来的。不要看特不靠谱“大嘴巴”,那只是展示给你的“特色”,是选民政治的需要,背后是超级脑细胞构成的“超级大脑”,印度精英阶层也一样。
它打这一战是给美国看,我有“修理”中国小弟的能力,即有帮你修理中国的能力,这是我跟你合作的资格和本钱,那就给我市场、资金和技术吧!
如果还需要补充证据,那就再补充一些,QUAD(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印度不采购苏35、终止苏57合作项目,转而买阵风、买美国战斗机生产线;俄乌冲突期间,当普京面批评伤及平民,不出席“胜利日阅兵”;在“金砖”及“上合”体系内制造不和谐;开战前美副总统的访问;等等,够了吧!
印度这个民族很“鸡贼”的。
因为它看见了中美在分道扬镳,看到了俄罗斯的江河日下。
印度曾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前苏联关系密切,但现在的俄国力下降、靠不住了。给中国当小弟做配套?不可能、不愿意。
这个民族未来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吧!
身份呢?当仆从、小弟、还是平等的伙伴?
巴印的这次战争就是“投名状”。不好听,但真的就是。
那其它各方是否有警惕和准备?不知道,看本文标题。
4、分道扬镳的中美
我们的宣传中,主流的声音是美国要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
但我的观察不是,中国是借力打力的、主动的搞脱钩断链。
中国不是第一次经历“脱钩断链”了,60多年前就有过一次,是与苏联全体系的脱钩断链,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相较而言,现在与美国的脱钩断链,是小意思,仅仅是经济,而且就国家间关系角度,不是美国全体系、即不包括其盟友、或者说不包括其全部盟友,单就美国来说也不是彻底的脱钩断链。
因此说,小意思。
俄罗斯资深外交家拉夫罗夫不无钦佩的说过,规则是西方定的,中国在其中战胜了美国。
这是第三方的观察。若身为美国,感触更深。
我们批评美国的“抵近侦察”“所谓自由航行”,要知道二战后,南海诸岛是在美海军的帮助下,才完成主权宣示的。
在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海军的能力弱,主席单为海军题词“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老人家为什么不题“建立强大的陆军”,因为陆军不弱啊。
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即台湾问题,自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军太弱。
南海一两百年来,美国海军是想来就来的,现在你都逼得美军退后1000海里了。你是美方,你怎么想?!
5、分道扬镳的中美(二)
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比如汽车,第一代的汽车就代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机械化。
但当电气化取得突破,特别是弱电自控技术,传统的汽车公司必须与它们合作,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才有博世、西门子、霍尼韦尔这样的不次于、甚至超越汽车公司的巨型企业的诞生。
又当计算机技术的突破,特别是软件系统,传统的电器公司必须与它们合作,否则就会被淘汰。如果你在工业口,就会了解自控公司的底层操作系统大多基于Microsoft System©。
现在呢?是移动互联、算力和AI时代,必然也有更伟大公司的诞生。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站在了产业链的顶端。
为什么打压华为,为什么Deepseek一出现就让美国同行瑟瑟发抖,道理清清楚楚。
华为出了带自己操作系统的笔记本,那是在解决存量问题,AI芯片和Deepseek是在解决增量问题。
美国人的想法,趁着还有点资本赶紧脱钩,不让中国“占便宜”了。要把中国提出自己建立的体系,要杀肿瘤治癌症。典型例子的就是AI芯片,趁着我还领先,一片都不给你。
中国的想法是,顺势脱掉,不脱就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不是全部,哪些脱哪些不脱,有分寸。
6、分道扬镳的中美(三)
有学者判断,未来可能形成两个技术体系及相应的大产业大集团。很多国家没准也在这么想,那得选啊、跟那头啊、很头痛啊。
中国制造2025规划基本实现,今年4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又吹响号角:大力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攻克“卡脖子”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
在今年的关税战开始后,当地时间4月8日凌晨4点59分,鲜见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媒,发了一条没任何文字图片的贴文@ 特朗普,提醒他“时间到了”,关税战你得加码了。哈哈!
要说中国不是故意,你信吗?
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14年达到顶峰后,十多年的时间维持在3万亿左右,而且美债持有量都降到第三了。那每年几千亿、上万亿出超的美元,去了哪里?
要说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的决定,你信吗?
若是这样,印度也得选择站队啊?存美元还是人民币?将来是用Deepseek还是用ChatGPT?做特斯拉的配套还是做比亚迪的配套?
国防上,用“美协”军事装备还是“中械”?
7、体系作战就是军事领域的万物互联
网上传着一个笑话,达索公司说:单机性能上,阵风战机比J10C强,歼10C不过是“预警机的提线木偶”。
这就类比快枪火枪时代,说我的战士勇气大大超过你的士兵,他们敢于抡着大刀、冒着弹雨冲锋。
本次巴印战争是体系作战、已经不是单单的数据链技术、是信息共享作战、是军事方面的“万物互联”、是AI技术作战、是算力作战。据最近的新闻,中国已发射了空间算力卫星。
我们知道很多尖端技术都是在军事领域首先应用的,越是先进、越是高技术、越是这样,因为研发成本高,民用暂时还用不起。尿不湿和笔记本电脑都是军转民技术。
这不,听说有公司在搞车用有源相控阵雷达了,相控阵雷达技术也是源于军事技术。
民间的万物互联靠Wifi和蓝牙,传输距离有限,而战场则地跨几百公里,而且没有基站。
想象一下,若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了巴印战场中的“万物互联”,那是个什么情景。
8、印度的选择
历史是连续的,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印度几乎没有选择。
中国建国后,决定“一边倒”,携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的威势,中央号召力巨大。因旧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长期受美西方“话语体系”的教育的,其后很长时间,各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造就很“剧烈(残酷)”。
当再次转向的时候,成本更大、需要花费的气力更大。
本次巴印空战失利,印度丧失了与美国平等合作的实力基础,美国取得了优势谈判地位,中国零代价展示了军事实力。而就国家前途来讲,印度可否改弦更张?莫迪领导的党,没有这样的纠错能力!
每个民族有自己的宿命,借孔子之言结束本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来源:3C捕快事